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4月27日,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市发展改革委获悉,通过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我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营商环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聚焦市场化
去年新增市场主体57.9万户
记者了解到,重庆市全面推行企业简易注销改革,建立企业简易注销容错机制,11.24万户企业通过简易注销顺利退出市场。2021年新增市场主体57.9万户,较2020年和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14.5%、25.3%,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投资意愿持续升温。
同时,出台有关财政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帮助中小企业解难纾困等金融支持政策。
截至2022年3月底,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4712.1亿元,其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194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5%、28.5%。
在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方面,市级工程建设项目实现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区县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实现全覆盖,行政许可事项100%全流程网上办理,市场主体到交易现场办事环节由21个减至1个。
此外,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在为企业提供水、电、气等服务方面,精简流程、压缩办理时间,推行全流程“一站式”集成服务和帮办服务,效率和便捷度大大提升。
聚焦法治化
专项行动保护知识产权
据悉,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聚焦市场环境、政务服务、法治保障三个方面,对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予以规范。
同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聚焦重点市场、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持续开展“铁拳”“蓝天”“绿色技术”等执法专项行动。
另外,全国首创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评估指数体系,提升办案和管理质效。
数据显示,商事案件简易程序平均开庭1.16次,普通程序平均开庭1.39次,50%以上案件开庭次数未超过2次。还成立了西部地区首个破产法庭,自成立以来,累计清理债务约830亿元,盘活企业资产约400亿元,破产案件平均审理时间175天,同比缩短218天。
聚焦国际化
探索新兴领域贸易规则
重庆市不断提升对外开放能级,积极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陆上贸易规则、数字贸易规则等新兴领域规则探索,开放与改革相互促进作用更好发挥。
积极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围绕科技服务、商业服务、教育服务、金融服务、健康医疗服务、电力电信服务等重点领域,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和整体发展水平。
2021年,外贸进出口8000.6亿元,同比增长22.8%,延续了2018年以来的两位数增长态势。其中,出口5168.3亿元,增长23.4%;进口2832.3亿元,增长21.7%。
在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方面,重庆市创新国际物流配套服务机制,推广铁海联运“一单制”、铁路运单物权化、贸易融资结算等规则试点,实现“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次保险”“一箱到底”“一次结算”,累计签发多式联运提单2000余票。优化水运物流组织模式,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
2020年以来,重庆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比分别稳定在65%、85%以上,进出口环节常规收费公开透明合理,跨境贸易便利化显著提升。
上游新闻记者 陈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