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游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休闲娱乐项目,尤其受到青少年等年轻群体的喜爱。与此同时,网络游戏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渐凸显,许多人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给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造成网络游戏成瘾的机制是什么?日前,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认知神经心理学实验室张效初教授团队首创性地探讨了网络游戏成瘾者在价值决策中的损失厌恶情况,并结合认知计算建模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解析了潜在神经环路的适应性变化,运用多种手段为理解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定义和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相关研究成果5月19日以《网络游戏成瘾的价值决策损失厌恶和基于边的功能连接受损》为题在线发表于《行为成瘾杂志》(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

“网络游戏成瘾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行为模式,涉及行为习惯和脑机制的相互作用。”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特任副研究员查汝晶告诉记者,从行为习惯层面上看,游戏的可获得性、奖励系统和社交互动等因素会增强游戏本身的吸引力,导致用户形成成瘾性的行为习惯。

查汝晶表示,另一方面,相应的行为习惯会伴随大脑神经适应性和奖赏系统的变化。长期过度游戏会引起大脑中奖赏回路的异常激活,导致成瘾者对游戏的奖赏反应过度增强,同时对现实生活奖励的反应减弱。这一点也解释了部分沉迷网络游戏的群体在现实生活中会感到更加孤独和空虚,生活态度消极,存在社交障碍等。

此项研究重点关注了网络游戏成瘾者在价值决策中的损失厌恶情况。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博士生洪伟介绍,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对于损失的敏感程度高于同等价值的收益,与可能失去潜在利益相比,人们更倾向于避免造成自身的损失。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损失厌恶表现为在面对风险或不确定性的决策时,倾向于选择安全的选项。“过度或过少的损失厌恶都可能对个人造成不良影响,包括强化情绪反应、出现决策偏差以及对风险的过度避免等,这些情况可能会影响到个人的生活决策,使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错失一些对自己有益的机会。”洪伟说。

研究发现,与没有网络游戏成瘾的健康者相比,成瘾者在价值决策任务中表现为损失厌恶降低。这意味着他们对损失的敏感程度较常人更低,在面临选择时倾向于冒险或选择潜在损失更大的选项。

尾状核和海马体都是大脑学习记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尾状核对人们形成行为习惯有重要作用。此项研究表明,网络游戏成瘾者大脑的左侧额下回和尾状核与海马体之间的连接指标显著降低,这说明了成瘾者的奖赏评估相关网络功能集成能力和多样性有所下降。“这些结果或反映了网络游戏成瘾者不能很好地评估收益和损失结果信息,也进一步解释了成瘾者持续沉迷游戏而难以退出的原因。”查汝晶表示。

该研究揭示了网络游戏成瘾者在价值决策和脑功能连接性方面存在的特定变化,有望为网络游戏成瘾的诊断提供一种客观的生物学依据。研究团队认为,结合这些生物学特征和临床评估工具,今后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鉴别出网络游戏成瘾。查汝晶介绍,研究发现的生物学特征还可以结合已有的经颅磁刺激、电刺激等非侵入性成瘾治疗方法,开发和优化网络游戏成瘾的特定靶点治疗方案。

“我们呼吁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加强对网络游戏成瘾的认识和了解,充分意识到沉迷网络游戏给自身健康带来的危害性,管理好时间以及设置适当限制,有效预防网络游戏成瘾。同时还应建立和加强青少年周围的社交联系和支持系统,包括家庭、学校、朋友和其他支持网络,帮助青少年共同克服和应对游戏成瘾。”查汝晶说。

(责任编辑:范晓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