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郑州市第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郑州市人民政府代市长何雄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提出,郑州要深度融入共建着力培育壮大航空经济、引育集聚高铁经济、提质增效陆港经济、做大做强临空经济,打造国家开放高地。
深度融入共建河南着力打造“海上、陆上、网上、空中”四条丝路通海外,河南省会郑州,在高铁、航空、中欧班列等领域该如何发力呢?
米字型高铁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重要支撑
中部崛起,离不开铁路的助力。以郑州为中心的河南米字型高铁网,已经开通运营了徐兰高铁、京广高铁、郑太高铁、郑阜高铁、郑渝高铁郑州至襄阳段。
今年以来,河南“米”字型高铁网建设进程不断传来好消息,郑济高铁、郑州南站等“米”字型高铁重要节点将于今年开通运营;郑州至重庆的直达高铁——郑渝高铁全线通车在即。
在国家铁路网更新升级的大潮中,郑州将率先实现米字型高铁城实质性落地,辐射全省省辖市的1小时经济圈,高效连接周边省会城市的2小时经济圈,通达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8小时经济圈即将形成。
今年4月1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相关意见文件,明确提到要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大市场的形成离不开流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萍说,在对外开放这个国家战略层面,高铁代表的是经济要素的高效通达性。
她说,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型路网覆盖中原、辐射全国,形成之后郑州就实现了陆路交通、水运通江达海以及航空港功能相结合的优势,使得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因素高效运转,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提供重要支撑。
航空经济需要更多的政策措施培育
定位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拥有航空、高铁、地铁、城铁、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是郑州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在加快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中,新郑国际机场成绩斐然,2021年货邮吞吐量突破70万吨;货运规模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6位、跻身全球40强;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突破54万吨,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5位;出入境货运航班首次突破1万架次,创历史新高。
今年,总投资48.8亿元,设计保障能力为年货邮吞吐量60万吨的郑州机场北货运区将建成。投用后,郑州机场年货邮保障能力将达到110万吨,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优势将进一步巩固提升。
2022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机场三期、通航产业示范区等建设;用好第五航权,争取第七航权,深化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战略合作,打造卢森堡货航亚太枢纽;加快中原龙浩和中州航空等货航企业发展,力争郑州机场客货吞吐量达2400万人次、75万吨。
陈萍认为,着力培育壮大航空经济,做大做强临空经济,围绕郑州机场航站楼为中心建设航空大都市,除了要满足交通的职能,还要为航空要素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
她建议,针对人流、信息流方面,航空大都市要建设一些适宜商务会谈的高端公共场所,高端会展场馆等;针对物流,航空大都市要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实际的入驻政策,提供更多的场地,培育上下游产业企业入驻。
中欧班列(中豫号)将拥抱RCEP
中欧班列扩量提质发展是河南省优势再造战略和制度性开放战略的重要工程。
8年来,以中欧班列建设为抓手,加快打造辐射欧亚大陆的国际物流通道,河南已实现“7个口岸出入境、16条线路直达”线路网络,截至4月15日,河南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6000列,占到全国开行总量的近12%,业务范围覆盖30多个国家130多个城市。
今年一季度,河南省中欧班列累计开行423列,较去年同期增长21%。其中,3月份开行172列,较1月份、2月份分别增长39%和34%。其在俄乌冲突欧美对俄制裁、俄罗斯结算及汇率波动和海运价格下调等因素影响下,不仅保持了稳定开行,而且呈现出较强活力。
目前,东盟已成为河南等中部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RCEP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于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将促进河南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值得一说的是,4月16日,河南中欧班列“攥指成拳”,统一命名为“中欧班列(中豫号)”,统筹开行国际货运班列,推动全省国际陆港集成联动和中欧班列扩量提质发展。
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新年表示,郑州国际陆港将继续以中欧班列(中豫号)的统一开行、统一命名为契机,积极探索与RCEP区域国家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合作,为打造河南联通RCEP国际物流大通道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