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人日报报道,2月16日至3月31日,河南226家景区的首道门票对游客免费。这是近两年来全国多地为提振文旅消费而陆续推出景区门票减免活动的一个缩影。

一些景区在门票免费后成功“出圈”,收入不降反升,发展喜人。原因何在?因为,门票虽小,却关系着旅游产业的方向。当景区摆脱了“门票依赖症”,便会摈弃急功近利的思维模式,着眼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景区不但“流量”有了保证,而且效益也有了提升。

过去,门票经济依托以观光为主的客源,成了一块旱涝保收的“肥田”。当观光的游客量稳定增长,门票经济便不会轻易萎缩。如此引发的一连串弊端是,景区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经营模式单一,服务质量缩水,抗经营风险能力不足。然而,旅游经济并不能和门票经济画等号。旅游的需求类型正在变得多元化,依赖门票收入的观光游模式亟待突围。特别是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类型的景区,门票更应体现公共资源的公益性。如果继续守着门票经济的“小算盘”,只会失去旅游市场的“大棋局”,并且错过自我成长的“敏感期”。

可以说,靠门票收入创造旅游收入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引导游客在目的地进行二次消费正在成为市场发展的关键转折点。面对挑战和机遇,景区应当如何应对?首先,景区应当趁此机会冷静审视自身定位,因地、因时制定发展策略。譬如,依托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景区应当主动减免门票收费,主题公园类型的景区门票则可以适度接受市场调节。其次,景区应当借助文化赋能、场景营造和数字化转型,不断创新旅游业态和产品,开辟深度体验空间。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的支持不可或缺。据工人日报梳理,推出景区免门票活动的省份,通常也会对参与活动的景区、组织游客来当地旅游的旅行社等进行一定程度的补贴,有的还会分批次发放使用范围较广的文旅消费券。这将为旅游业转型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全域旅游,做强全产业链。

尽管疫情仍是影响今年旅游业复苏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宏观经济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在旅游领域会有更明显的体现,但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21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22年发展预测》指出,随着科学研判、分类指导、动态调整、精准防控机制越来越成熟,2022年旅游业复苏向上的进程不会停止,创新发展的势头不会减弱,优质文化产品和旅游服务供给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这正是当下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机遇所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