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都积胜图》局部
明永乐初年,前门外即建有铺房,“召民居住,召商居货”,此后逐渐形成几条廊房胡同。随着大运河的终点码头移到东便门外大通桥下,又修建了很多介绍买卖的牙店和存放商货的货栈,原本就有商业基础的前门一带很快发展起来。
明代嘉靖时,前门外大街已经成为北京最繁华的街市之一。《皇都积胜图》描绘了明嘉靖末年至万历初年正阳门外的商业情景。画面上,前门外大街各种店铺林立,从五牌楼经正阳门到大明门前,布棚高张,纵横夹道,从珠宝古董、绸缎皮货、字画笔砚,到衣裳布匹、刀剪陶瓷、纸花玩物,应有尽有,一摊儿连着一摊儿,游人不断,好一番热闹景象。
到了清代,外城是北京商业设施最为集中的地区。前门外大街两侧是各类商铺的聚集区。正阳门前棚房栉比、百货云集,较前代尤盛。明代“朝前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前门商业区,北起大清门前棋盘街左右,南达珠市口,东抵长巷二条,西至煤市街。“前后左右计二三里,皆殷商巨贾,列肆开廛。凡金绮珠玉,以及食货,如山积;酒榭歌楼,欢呼酣饮,恒日暮不休,京师之最繁华处也。”
嘉庆十七年(1812年),清政府颁布谕令:“京师首善之区,商贾云集,正阳门大街两旁,向有负贩人等,列市贸易,势难查禁。但勿许侵占轨辙,以便车马往来。著步军统领及督理街道衙门,随时稽察。如沿街铺户及市侩等,支棚露积,致碍官街者,即押令移徙,以利径途。”
当时前门外大街一带,不仅富商巨贾众多,而且行商游贩云集,粮食、瓜果梨桃、日用杂品等农副产品在这里均有出售。嘉庆年间,时人在《都门竹枝词》中用“晴云旭日拥城闉,对面交言听不真。谁向正阳门上坐?数清来去几多人”来表达前门外热闹喧嚣、人气兴旺的景象。
前门外大街的商业繁华景象一直持续到清末庚子事变前。《庚子纪事》中说:“凡天下各国,中华各省,金银珠宝、古玩玉器、绸缎估衣、钟表玩物、饭庄饭馆、烟馆戏园,无不毕集其中。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都门纪略》也提到:“京师最尚繁华,市廛铺户,妆饰富甲天下,如大栅栏、珠宝市、西河沿、琉璃厂之银楼、缎号,以及茶叶铺、靴铺,皆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令人目迷五色。至肉市、酒楼饭馆,张灯列烛,猜拳行令,夜夜元宵,非他处所可及也。”
“五色迷离眼欲盲,万方货物列纵横。举头天不分晴晦,路窄人皆接踵行。”这段描写的是前门瓮城外两侧东西巷。“画楼林立望重重,金碧辉煌瑞气浓。”这段描写的则是大栅栏。这里的店铺门面华丽,“招牌至有高三丈者,夜则然(燃)灯,数十纱笼角灯,照耀如同白日。”作为综合性商业街市,大栅栏有多家门类齐全、资本雄厚的商铺,如同仁堂药铺、六必居酱园、滋兰斋点心铺,以及清末开设的瑞蚨祥绸布店等。
清代前门外商铺无论从规模还是数量上,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各种商铺在四千家以上。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大栅栏老德记大药房着火殃及23条胡同街市,被烧毁的店铺达1800余家。
在正阳门外大街东西铺面房后面,还有两条南北向的商业街,东面是肉市街与果子市,西面是珠宝市与粮食店,形成三街南北并行的局面。“大街东边市房后有里街,曰肉市、曰布市、曰瓜子店。迤南至猪(珠)市口,其横胡同曰打磨厂。内稍北为东河沿,曰鲜鱼口,内有南北孝顺胡同,长巷上下头条、二条、三条、四条胡同,曰大蒋家胡同。东南斜出三里河大街,内有小蒋家胡同、冰窖胡同。此皆商贾匠作货栈之地也。”“大街西边市房后有里街,曰珠宝市、曰粮食店,南至猪(珠)市口。又西半里许有里街,曰煤市桥,曰煤市街,南至西猪(珠)市口。其横胡同曰西河沿,曰大栅栏……大栅栏西南斜出虎坊桥大街,此皆市廛、旅店、商贩、优伶丛集之所,较东城则繁华矣。”
前门外正街的店铺,由于在街面上,生意一般比里街的买卖兴隆,所以著名的老店铺多。路西有永增和钱庄、一条龙羊肉馆、合盛永颜料店、同丰酒店、公兴纸店等,路东有八大祥之一的瑞生祥、九龙斋鲜果店、通三益干果海味店、永安堂药店、老大芳糖庄、都一处饭馆、正明斋饽饽铺、亿兆百货店等。东里街肉市有罗兴泰钻石店、天福堂饭庄、广和查楼、碎葫芦酒店、全聚德烤鸭店、正阳楼饭馆等。西里街珠宝市有合香楼香烛店、花汉冲香皂铺、正通银号等,粮食店有六必居酱园、中和戏园、春元楼饭馆、福云楼肉杠、会友镖局、三义镖局等。
民国以后,以卖酱羊肉著名的月盛斋也迁到前门外大街。这时由于建起了前门火车站,每天大量旅客往来,前门大街更加热闹,后来还开设了好几家大服装店、百货商店,北京最早的照相馆——大北照相馆也开设在这里。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科院历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