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佳膳蔬为先,蔬菜是中国人餐桌上最长情的陪伴。最近社会上兴起了一股阳台种菜热,种菜一时成为人们精神解压的好方法。但是我们未必都了解蔬菜背后的文化。比如菠菜的家乡在哪里?竹笋的别名“玉板”从何而来?苏武牧羊饥饿时吞掉的“毡”实际上是哪种蔬菜?爱吃白菜还为它写诗的清朝皇帝是哪一位?明清时蒙古草原上的蘑菇圈是如何形成的?蒌蒿怎么做最好吃?
系统研究我国蔬菜名称的首部专著
我国的蔬菜不仅栽培历史悠久,而且供应种类繁多。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各异,所以各种蔬菜及其名称无论是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交往中,还是在古代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里,都呈现出种类繁多、名实混杂,以及正名、别称长期共存的现象,最终构成了既丰富多彩、又繁芜复杂的中华佳蔬名称文化的特色。
为了弄清楚蔬菜的名称问题,研究蔬菜的高级工程师张平真早在1986年主持编辑《中国商品大辞典·蔬菜调味品分册》时,就注意搜集资料、研究考证,并从1997年开始应邀在《中国食品》等杂志上以“佳蔬名称考释”为题,连续多年开辟专栏,著文介绍我国一些主要蔬菜的来源及其命名缘由等百科知识。近期出版的《中国的蔬菜:名称考释与文化百科》就是张平真长期倾心钻研和长期积淀的一个成果,这也是目前国内系统研究我国蔬菜名称的第一部专著。
【资料图】
研究中华佳蔬名称文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研究主体“蔬菜实体”虽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内容涉及蔬菜的起源、引入、栽培、贮藏、加工,以及流通和消费等多学科领域,然而其研究对象之一的“蔬菜名称”却属于社会科学的饮食文化领域,内容涉及训诂、考据、命名和民俗等多种文史学科。
利用文史知识研究中华佳蔬文化
张平真以蔬菜名称解读入手,详解270余种中国蔬菜,并配以精美手绘科普图。全书分为“综述”和“各论”,“综述”概述我国蔬菜名称构成、命名缘由及构词手段等,“各论”则分门别类地对各种蔬菜的所属类别、起源地域、引入时间、栽培历史、供应现状、名称由来、命名因素、营养成分、食用方法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考释。书中所介绍的各种蔬菜称谓累计达到5000多个。每种蔬菜都要介绍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不同的称谓,例如对竹笋的称谓介绍就超过130个。书后附有《中国蔬菜正名、别称通览》《蔬菜拉丁文学名总汇》等,堪称“蔬菜文化一本通”。
作者张平真早年就读于北京农业大学的蔬菜专业,其后在首都蔬菜、副食流通领域长期从事科技、教学和经营、管理工作。可以说,他既是一位能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指导蔬菜流通工作的专家,还是一位能够利用较为广博的文史知识研究中华佳蔬文化的先行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