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齐白石(别号白石山人)是20世纪中国最负盛名、最具创作力和影响力的中国画大师之一,在诗、书、画、印方面皆有杰出的贡献。

游鱼、小虾、螃蟹……白石山人为何百画不厌?白石山人曾在一幅《鱼虾图》的题跋中写道:“借山吟馆主者画此小幅时有友至,笑曰:‘君何独喜鱼虾?’答曰:‘吾之侣也,何得厌?’友复欲求赠,吾未之与。白石记。”

鱼、虾、蟹之类,虽然并不是什么关乎历史、关乎生计的重要题材,但是白石山人却十分看重,为求一形,数易其稿,写生观察,揣摩端详,借鉴诸家,择善从之,百转千回之下才有似与不似的自家心法。

画鱼、画虾或是画螃蟹,这并不重要,参于造化,得其心源,白石山人笔下的鱼虾不在于形似,他念念不忘的是“归梦看池鱼”。回不去的家乡,逃不出的樊笼,梦中看鱼只能见于纸端,悠然的鱼虾才是白石山人的向往。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收藏有齐白石的一幅《鱼群图》,这幅立轴上有齐白石常画的五条鱼,都很有齐白石的个性。题跋写道:“予之画动物,人谓太不似,予自谓过于似,二者孰是非也?白石。”今人再赏画,确实形象与真鱼相较遥远,然而笔墨气象却出神入化。“似与不似”常被引用。艺术形象不仅在于描摹对象,更是一种提炼。从齐白石的诸多鱼虾的画稿之中可以看到这辛苦的过程。

齐白石画虾,多用水墨画法,极少染色,可是他的虾墨分五色、生意盎然,这离不开他对艺术形象的揣摩和对笔墨的运用。胡佩衡在《齐白石画法与欣赏》中就详细记录了齐白石画虾的发展过程:

齐白石最初临摹前人鱼虾,50余岁时已经卓有建树,能画群虾,还曾经在自己的作品上题道:“即朱雪个画虾,不见有此古拙。”齐白石此时画虾已经颇有个性笔路,而66岁时他的画虾技艺更进一步,不仅笔墨变化更加生动,而且虾坚硬的外壳也有表现,长臂钳以三节分出,后腿由十只减少为八只,虾的形象已经非常完整了。然而,齐白石没有止步于此,他68岁时将虾的腿由八只减少至六只,而且在头胸部加了一笔浓墨。他认为,对虾写生七八年,这一笔是十分成功的,这一笔不仅加重了分量,而且表现了白虾的透明躯干。70岁以后,他画虾已经定型,转而在笔墨上精益求精。

齐白石以鱼虾见笔墨的另一个方面,是将书法意趣融于绘画之中。他有一幅作品名《鱼虾负剑图》,就是将自己的书法笔意融入鱼虾之中,这也属于“书画同源”派了。

节选自周蓉著《跟着齐白石去捕鱼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