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盘后,光伏业内突传重磅消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界面新闻报道,晶科能源(688223.SH)、隆基绿能(601012.SH)、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协鑫集成(002506.SZ)、通威股份(600438.SH)、正泰新能、东方日升(300118.SZ)、一道新能等9家龙头光伏企业经过充分讨论及表决后,一致达成中版型72片或66片组件标准尺寸为2382mm*1134mm。

一份相关会议纪要表明,与会9家企业代表经充分讨论后,矩形硅片组件(2382mm*1134mm)的长边纵向孔位距400mm/790mm/1400mm作为标准孔位设计。各家原方片组件长边内四孔(1000mm-1200mm),作为客制化选项保留,但不作为通用资料对外释放。

时代周报记者联系了晶澳科技、隆基绿能、协鑫集成等龙头企业,但并未有企业向记者确认这一消息的真实性。其中一位负责硅片业务的相关人士表示,消息据说是从某展会上传出,“可能是各家领导坐一起聊,但目前尚未接到具体通知”。

硅片尺寸为何如此重要?

硅片是光伏产业链中间环节,天然受制于上游多晶硅料供应,同时又缺乏对下游电池厂的议价能力。涉足这一环节的光伏企业,只能通过降本增效来提升利润率。而硅片尺寸增大,有助于提升硅片效能、降低非硅成本。

在2017年以前,硅片尺寸优化空间有限,组件尺寸较为固定。2017年至2018年间,157.25mm、157.5mm、158mm、158.75mm等尺寸层出不穷,多个尺寸产品“群雄割据”。2020年,尺寸之争兴起,光伏业内多家公司以182mm和210mm作为阵营划分标准尺寸。

尺寸的混乱带来了成本管控的混乱。一直以来,从原材料采购、库存管理到产能规划、使用设备,光伏企业盈利与否更多依赖于企业本身的成本管理。此外,多种不同的尺寸也会大幅增加下游电池厂、组件厂的非技术成本,亦会增加下游电站在技术方案上的工作量。

当时,有券商机构研报指出,硅片尺寸不断增大是光伏行业降本保价的重要方式,通过增加硅片尺寸以提高组件功率,降低制造与发电成本成为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

只不过,随着HIT、叠瓦等光伏技术的发展应用,追逐效率的光伏产品不再一味地依靠扩大尺寸,尺寸的重要性开始被削弱。

根据CPIA统计数据,2022年光伏硅片尺寸种类依然多种多样,从156.75mm到210mm的硅片均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需要注意的是,以182mm和210mm为代表的大尺寸硅片产品已经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

关于硅片尺寸的统一,光伏业讨论已久。如若硅片尺寸能够统一,那将大幅降低所有光伏企业的非技术成本,同时减少“内卷”,优化行业生态。

关于统一尺寸的消息是否属实,业内仍存在分歧。某龙头企业相关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一消息未必属实,“最多就处于沟通论证阶段,其他的还要看后期的官方声明”。但亦有知情人士向记者确认了尺寸统一消息属实。目前,仍需等待各家企业官宣。

6月27日,光伏板块整体回暖。晶科能源收14.03元/股,涨1.96%;隆基绿能报收28.18元/股,涨0.61%;晶澳科技报收42.43元/股,涨1.58%;天合光能报收42.00元/股,跌1.64%;协鑫集成报收2.88元/股,涨1.05%;通威股份报收34.26元/股,涨0.82%;东方日升报收24.59元/股,涨1.74%。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