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云

恩人:您好!

让我的生命得以延续……

“恩人!您好!我们素昧平生,您却为我捐献了宝贵的‘生命种子’,让我的生命得以延续……”2月24日,辽宁省红十字会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中国红十字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总队长窦伟接到一封信,信的落款是“浙江省一名22岁大四学生”。

面对跨越辽宁、浙江两省民众之间的大爱,网友们纷纷给予点赞。这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感人故事?2月24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对此事进行了采访。

“不值得大张旗鼓地宣传!”

“我只是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不值得大张旗鼓地宣传!”2月24日,41岁的李小云女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淡然地说。

今年1月24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经过4个多小时的血液体外循环后,李小云女士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很快,这袋304毫升、带着李女士体温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将被空运至浙江省,移植到一位大学生血液病患者体内。

这位美丽的捐献者李小云,实现了她多年以来的梦想,光荣地成为了辽宁省第27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我大学念的是教育专业,第一份工作是一名教师。”李女士告诉记者,对于学生的喜爱,是发自骨子里的。后来,机缘巧合,她改行从事保险行业,尽管跨了界,但用同事的话评价她说,“一直是一个工作努力、富有爱心的人。”

2016年6月,她所在的单位组织员工无偿献血,她来到了献血屋成功献血,同时,多留取了8毫升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光荣地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志愿捐献者。

“让他少受一天疾病煎熬。”

2021年11月,李女士接到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一名血液病患者与她的血样初配成功。

“接到通知时,真的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有的志愿者入库十几年都没能配上,我等了5年就有了这样一个帮助别人的机会。特别难得,我很珍惜。”李女士回忆,当时,骨髓库的工作人员请她再考虑一下,她当即回答说:“不用再考虑了,当初加入时我就想好了,我愿意!”

回家后,她将此事告诉了家人,母亲由于不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有些不放心。李女士耐心地给她讲了捐献救人、无损健康的科学知识和采集流程,渐渐打消了母亲的疑虑,最终获得了全家人的支持。

临近年末,工作繁忙,李女士依然积极配合工作人员,进行高分辨采样。刚得到再一次配型成功的通知,李女士就立即前往当地医院进行体检,因个别指标不合格又进行复检。虽然整个过程误工误时,但她没有丝毫的抱怨,她对工作人员说:“只要想到我能挽救一条年轻的生命,我就非常激动,总希望能早一天进行捐献,这样病人就能少受一天疾病的煎熬。”复查结果显示,她身体各项指标均合格,适合为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并确定最终捐献日期为2022年1月24日。

“这是让我最自豪的事!”

在等待捐献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她所在的公司和同事也给予她极大地支持和配合,主动做好工作的交接调整,让她在捐献过程中,能够心无旁骛。李女士也积极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的睡眠,希望能在捐献的那一天,调整到最好的状态,给患者提供活性最好的造血干细胞。

1月19日清晨,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及家人的陪同下,李女士入住了医院。在病房里,李女士给远方的患者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鼓励他早日康复。

在住院接受注射动员剂的这几天里,李女士的爱人及红十字志愿者始终陪伴着她。1月24日下午,她顺利地完成采集,随后,这份“生命的火种”由工作人员空运护送,为远在浙江省的一位22岁大学生带去生的希望,这也是最特殊的一份新年礼物。

没料到,次日她接到患者的感谢信,信中真切的话语,让她觉得一切都是那么值得。她回信说:“不用感谢,从我决定加入中华骨髓库的那一刻起,我就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我的造血干细胞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这是让我最自豪的一件事。”

辽宁省红十字会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中国红十字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总队长窦伟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李女士挽救素不相识患者生命的善举及热心公益是一种高尚品格!他为李女士颁发了荣誉证书,希望在李女士及其他成功捐献者的无私奉献的大爱感召下,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行列中来。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唐葵阳

受访者供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