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一名9岁小学生遭遇“公检法”诈骗,被骗取2.2万元。且不说2.2万元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是多么大一笔钱,光“公检法诈骗”这种老套路连小学生都不放过,就能看出电信网络诈骗分子有多么丧心病狂了。

2月28日,沈阳公安反电信网络犯罪查控中心公布了预警提示,针对小学生的诈骗手法,咱们不得不防。

小朋友没逃过电信网络诈骗

1月24日,正在放寒假的张姓小朋友正在爷爷家玩手机。一个陌生网友突然添加了她的QQ,并且发过来一张警官证照片,称自己是一名“警察”。这位“警察”说,这位小朋友涉嫌参与了一起诈骗案件,需要她配合调查,其第一步就是把钱转到指定账户,并且绝对不能把这件事告诉家里人。这位小朋友信以为真,于是按照对方的指示,一步一步将爷爷奶奶的银行卡绑定到微信、支付宝,然后分20多次给“警察”转了2.2万余元。

警方表示,这类针对小学生的“公检法诈骗”并不少见。在另外一起案例中,12岁的小陈突然接到一个陌生人的好友申请。对方同样也是自称“警察”,并且发来了“警官证”。说小陈的父母涉嫌诈骗,就要被拘留,而且他们的微信账号也很快会冻结。如果小陈想让爸妈不被抓,唯一办法就是用转账的方式证明其爸妈的清白,但速度要快。小陈救父母心切,稀里糊涂就转了账。

骗子恐吓小学生获得8000多元

追星也能被骗。小学生小王,在网上看到了一条某“明星助理”发布的领取明星签名照的消息。对方称,需向某号码充值10元话费,付款成功即可领取照片。小王充值成功后,对方称是未成年人付款,导致其账户被冻结6万元。随后以“让小王坐牢”为由恐吓小王,诱导小王偷拿父亲的手机多次转账共计8000多元,直到又去拿妈妈手机,才被妈妈发现并报警。

此外,还有直接伪装成某明星的。小学生小磊,在QQ空间看到某明星回馈粉丝返现活动,扫码加了QQ群。很快,群里有个成员加了小磊好友,邀请小磊参加了返现活动。小磊用爸爸手机加了对方微信,用微信转账300元给对方。后来,对方以“手续费”“激活费”等各种名义,让他转了上万元。几天后,小磊的爸爸发现之后才报警。

青少年应远离网络游戏更需“防诈骗”

游戏是小学生被骗的重灾区。2021年,沈阳一名8岁小孩小李想要购买游戏皮肤,却成了沈阳年纪最小的受害者。QQ上有一网友添加小李,邀请她免费领取游戏皮肤。在对方的指示下,小李拿着妈妈的手机扫描了对方发来的二维码准备领取免费皮肤。后来,骗子一步一步将她妈妈手机中微信、支付宝以及银行卡里的52400元骗走。

青少年应远离网络游戏,“游戏防沉迷”限制出台之后,骗子又出了新招,利用“破解防沉迷”诈骗。打出“40元即可解锁人脸识别”的广告词吸引未成年人的注意。添加了好友之后,又以“风控”“走流程”“担保”“实名认证”等各种理由骗他们打钱。一来二去,几千甚至上万的财产就转到了骗子的钱包里了。

还有更荒诞的,12岁的小贾在游戏中被假客服骗了4.7万元。警方调查发现,骗人的竟是与小贾同岁的侄子。原来小贾玩游戏被骗太多次,就把经历讲给侄子听。侄子听完这些技巧,就去网上“练练手”,结果第一次就遇到小贾,而且骗成功了。

骗子用威逼利诱操控孩子

现如今,骗子已然把邪恶的双手伸向了“00后”“10后”。针对小学生,不需要“杀猪盘”那样复杂的流程,冗长的剧本。一旦未成年人提出疑虑,骗子们便会对其连蒙带骗,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最常见的套路就是:反复告诉孩子们,如果不按照他们的说法进行操作,就会导致被家长发现。一个威逼,一个利诱,足以让他们交出付款密码。

警方提示:反诈教育要从孩子抓起

孩子们在成年之后,还将面临更加复杂的骗术,希望宣传、教育、共青团等部门给予高度关注,将学生安全成长作为幸福教育的基本动力源,将反诈防骗内容纳入“家校社”联合教育体系,为打造幸福教育创造新的突破。要把防骗常识的普及看成和交通安全一样重要。

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链接一律不看不理不点;不理睬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贪图小便宜,不轻信免费领装备、低价代练等说辞;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家长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物品。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以免其受骗后大额转账汇款,同时也要关注孩子自己的微信账号、支付宝账号的余额。

千万不要轻易把自己的游戏账号密码告诉他人。交易时请务必通过正规、合法的第三方交易平台进行,转账汇款前一定要多方核实、谨慎操作。

另外,作为家长们也应该想想,是不是少了一些对孩子的关注,还是把手机扔给了孩子,享受片刻的安静。青少年被骗,不仅是损失钱财,也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甚至会让他们对未来遇到的人都失去了信任,造成更深层次的伤害。愿每所学校都能把反诈防骗常识传播给学生,愿每名家长都能以身作则主动带着孩子学习防骗知识,愿每个孩子都能身心健康地幸福长大。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杨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