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研发机构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新生力量,承载着产业创新发展“加速器”的重要使命。2022年,沈阳市锚定在加快创新驱动上实现新突破,快马加鞭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打造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增长极。

涵盖产业链细分领域

“质+量”双提升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以来,沈阳市在东北地区率先启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体系完善、助推产业发展之路。重点面向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机器人、新材料、人工智能等20个“老原新”重点产业链布局建设产业细分领域新型研发机构,搭建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提升产业创新平台服务能级。

沈阳市制定出台多项政策,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指明方向、增强动力。《沈阳市新型研发机构专项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对年度绩效评价优秀的新型研发机构,按照不超过参评数量的10%,每家给予最高1000万元后补助支持;对年度绩效评价良好的新型研发机构,按照不超过参评数量的20%,给予最高500万元后补助支持。

截至2021年底,沈阳市拥有各类新型研发机构52家。新型研发机构拥有研发人员1949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64人。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上,新型研发机构凭借良好的创新基础和条件,已累计研发技术成果309项,获得授权专利210件。

强化科技创新供给能力

加速产业发展

智慧医疗产业既是传统医疗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器,又是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位于浑南区东软大健康产业园的东软智能医疗研究院,与医疗合作伙伴、技术合作伙伴、产业合作伙伴构建了开放式协同创新运营模式,在智慧医疗助推“健康中国”建设上作出了积极探索。

近日,该研究院院长张霞介绍,研究院研发出多中心数据治理与共享、患者全景信息呈现等十余种关键技术,打造了飞标医学影像标注平台、探索多模态医学人工智能平台、医学大数据智能平台、医疗知识服务平台等四大平台体系。研究院与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了e-Stroke国家溶栓取栓影像平台。“通过这个云服务平台,实现溶栓取栓多模态影像学精准评价,快速生成诊断报告和救治推荐方案,有效提升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取栓比例。”张霞说。

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对于先进制造、新材料、航天航空等产业发展具有明显加成作用。辽宁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持续完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投入机制、选项机制、立项机制,完成了“高性能航空用大型金属结构激光同步送粉增材制造工艺与装备”国家重点专项,开发了超大型整体结构用激光同步送粉增材制造装备与工艺。

沈阳市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全市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发展的新增长极。沈阳市将进一步发挥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龙头带动作用,着力提升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能力、技术价值发现能力和产业孵化能力。在“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加快创新驱动专项行动中,聚焦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目标,力求到2022年底,全市新型研发机构达到100家。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岳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