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英雄群像”,他们中既有带领农民集体致富的“头雁”,又有全国闻名的“技术专家”;既有披荆斩棘的创业团队、也有默默奉献的基层民警;既有以笔为烛的新闻记者,又有无惧艰险逆行而上的白衣勇士……这些有血有肉、爱岗敬业的生动人物,以自身闪耀的光芒,照亮了辽沈大地,提振了全市人民的精气神,激发出城市向前向上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创造敬业群英勇立潮头

2018年2月25日的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新松机器人科技团队将机器人与声、光、电完美配合,“北京八分钟”惊艳全球……

“天宫”上天,“蛟龙”探海。大国奋进,当有重器。从梦想到现实,一代又一代人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罗阳、洪家光、刘开周、杨凤田、姜妍……这些沈阳儿女的名字将伴随着那些分布在高端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等方面的重大工程世代传扬。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钛合金团队采用自主发明的Ti62A钛合金新材料,为“奋斗者”号潜水器建造了世界最大、搭载人数最多的载人舱球壳,是人类进入万米深海的硬件保障和安全屏障,该成果使我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奋斗敬业精神惊艳时光

于家台——这是佟亮“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2022年3月,站在尚未解冻的黑土地上,迎着略带寒意的小北风,作为村党总支书记的他带领着村民们开启了全新的旅程。

“今年,我们要复垦出400亩的土地,建设高标准水田……”佟亮告诉记者,从1月2日一直到3月4日,他们已经连续作战了2个月,春节无休。

村民告诉记者:“他天天扑在工地上,脚趾甲盖都掀翻了,可还咬牙挺着,说是趁着土没解冻抓紧干活,一刻也不能耽误……”

5年间,于家台村实现大跨越,村集体经济从欠账400万元到盈余200万元,靠的就是敢打敢拼、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因此,佟亮被评为2021年度“感动沈阳”人物。

2010年感动沈阳的沈阳地铁团队,用5年时间完成了全长27.9公里的地铁建设;用200天时间完成了正常需要2-3年才能完成的运营筹备。他们用拼搏,书写了属于城市、属于市民的英雄赞歌。

康平县沙金台乡敖力村500亩的沙漠如今已成为了绿洲,2011年感动沈阳的老汉屈长友20年如一日防沙造林,治理出一道绿色的生态屏障。

奉献逆流而上守护平安

2020年,全球都在历经一场抗疫大战。医生谷野、民警李桐、社区党委书记孔艳,三个素不相识的人,在不同时空亲身感受到这场战疫的惊心动魄。

谷野作为省市定点收治医院和省集中救治沈阳中心行政负责人,在疫情最严重期间,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快速组建医院疫情防控指挥部,40小时紧急腾空3栋病房楼,迁转在院近400名患者,8天完成2178平方米的临时隔离病区和4150平方米的医护人员休养区建设,12天完成5003平方米的负压病房改造工程,创出了“沈阳速度”。

同心战疫,同心白首,疫情期间有许多一线战疫英雄推迟了婚礼,其中就包括公安民警李桐与爱人潘新。他们一个是蓝衣卫士,一个是白衣天使,为了保障千家万户的健康平安,他们“舍小家保大家”,每天只能在云端“短暂约会”……

面对危难,冲锋上前的还有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大东区百乐社区党委书记孔艳。疫情防控期间,她与社区工作人员开启了“连轴转”的生活模式:核实信息、常态巡查、沿街宣传、定点消毒、入户筛查……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经常折腾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同事们笑称她是“钢铁战士”。

在祖国遭遇困境的时刻,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他们带头冲在前,不畏艰险、逆流而上,铸就了团结一心的坚实脊梁。

仔细梳理13年温暖沈阳爱岗敬业表彰人选的名单,有的在抗击新冠肺炎一线、奔赴最危险的地方;有的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有的忠于职守,团结互助,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有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锐意创新……他们岗位不同,贡献不同,但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沈阳人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徐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