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冬奥会上,中国队创历史最好成绩。在优异成绩的背后,除了运动员、教练员的辛苦付出,还有一支神秘的团队为运动健儿取得好成绩在默默付出,他们就是运动营养师团队。近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采访到这个团队中的一员——柯贤勇(注册营养师、运动营养师,就职于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营养研究中心,参与北京冬奥会最后一年营养保障工作),探访了“国字号”运动营养师是如何工作的。
入选“国字号”需层层选拔
在减肥界有这么一句话:三分靠练,七分靠吃。这句话说出了饮食在控制体重方面的重要性。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饮食不仅仅是控制体重这么简单,而且要满足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比赛的营养需求和保持最佳的身体机能状态。这就要求运动员吃什么、怎么吃,都要有科学的指导和安排。这些工作正是运动营养师的职责。
“运动营养师”并不是一个新鲜职业,有些国家的专业运动队很早就配备了运动营养师。而在我国,从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周期开始,由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推进了国家队运动营养师广泛驻队和岗位设置,运动营养师才成为奥运国家队的标配。
在这之前,国家队没有专职的营养师驻队,只有一些营养专家来队伍讲课或者做短期调研工作。这样就没法保证饮食的合理性和营养的科学性,也达不到提升运动员的体质和运动成绩的效果。
柯贤勇介绍,成为“国字号”运动营养师,要经过层层选拔。当时是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应聘者需要满足体育、医学、临床、食品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拥有注册营养师证书等要求,再经过线上面试、线下面试、三个月实习期等一系列考核才能再转正。
做运动员的高级“贴身保姆”
营养师驻队后,第一步是和队伍磨合相处,取得运动员和队伍的信任。因为不同队伍情况不同,在熟悉队伍以后,营养师逐步开展专业性工作,比如进行膳食调查和营养状况评估、体成分和生理生化指标监测和分析、个性化饮食计划的制订和效果跟进以及菜品设计、菜品质量监督、日常三餐的督导或者营养搭配等。
驻队营养师就像运动员的高级“贴身保姆”一样,运动员的吃喝拉撒睡,营养师都要掌握。营养师每天需要跟训,运动员运动营养食品的合理使用、训练前后的加餐、督促运动员按时吃三餐,并要确认菜品质量,看运动员饮食搭配是否合理。重点队员还要做饮食计划,如减重减脂增肌,加快疲劳恢复等常规问题,还要不定期做专题分享或培训,让运动员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吃。
此外,驻队营养师还要协助队伍的反兴奋剂工作。食物也是反兴奋剂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饮食不当,也非常容易触碰到兴奋剂这个红线。比如在补铁这个环节上,运动员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随意食用动物内脏。
除了这些,还有莲子、莲子心、释迦果这些含有去甲乌药碱的食品也是明令禁止的。当然,有可能含有瘦肉精的肉制品也要严格把关。运动员如果放假回家,也要督促他们做好反兴奋剂工作。
食谱既有针对性又有灵活性
累计有20多名营养师服务于北京冬奥会项目。一般一位营养师长期跟一个项目,服务于十几名甚至几十名运动员。营养师需要根据项目营养特点和每位运动员的个性化需要来配餐,即设计饮食计划。运动员餐厅的食谱由餐厅专职营养师与驻队营养师进行沟通后,根据运动项目的总体特点和餐厅饮食特色,并结合运动员的个性化需求,综合衡量,做到既有针对性又有灵活性。
运动员餐厅的饮食一般会根据营养师配餐来做,也会考虑口味等个人因素,没有固定参考模板。
柯贤勇说,现在运动员没有专用的食谱,还达不到一对一服务这么精细。未来随着驻队运动营养师的数量增加,个性化的服务可能会更多一些,那样的效果也会更好。
科学饮食是好成绩的保障
冬奥会上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是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等综合因素的体现,其中饮食不可忽视。如今世界上顶尖的运动员,几乎都有自己的私人营养师,而且通过长期的科学饮食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提升都有很大的作用。比如大家熟知的足球巨星C罗,37岁还能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竞技状态,与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密不可分。
国家队通过设立驻队营养师,在改变运动员不合理的饮食模式,使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提高运动成绩上收到了明显效果。柯贤勇介绍说,过去有些运动员因为缺乏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不规律、不科学,从而影响身体状态。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早餐往往不吃或者应付一下,特别是休息日。这会降低糖原储备,严重影响到上午的训练状态和恢复。柯贤勇在原来跟的队伍中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位男队员由于想多睡觉,不愿意起床那么早,早餐经常不吃,上午的训练前半程还好,后半程的爆发力和耐力会下降比较快。经过几次和运动员沟通,并请教练给予配合,甚至去餐厅监督,及时把他喊来吃早餐,逐渐改善这个问题,这名运动员的成绩也有了提高。
柯贤勇说,东京奥运会尤其北京冬奥会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背后的营养保障工作功不可没。作为一名国家队驻队营养师,他感到很自豪。同时,他也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因为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柯贤勇希望还能参与9月份的杭州亚运会,继续为国家队服务。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