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3月下旬的桃木村,风物清朗,松软的大地散发着春的气息。茶余饭后,村民会走出家门,或是串门聊天,或三五成群地聚集在村头侃大山。未到农耕时间,这样的人间烟火宁静而又热闹。而今年3月,桃木村变了样,7处出入口被封控管理,家家的大门被贴了封条,穿着防护服的“大白”成了村里唯一热闹的点缀。这一天是3月16日,被全村人铭记。
有确诊病例7个出入口全部被封控
“15时30分,接到电话指示:村里有确诊病例,立刻封控管理。”3月16日,在苏家屯陈相街道桃木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工作日志中,村第一书记许延超写下了这行字。这一晚,注定不会宁静。
按照上级指令,当天,村党总支书记姚乃武立即协调7辆私家车,将村里所有出入口进行封控,避免任何人员及物资通行。“我们一定要耐心做好解释,不要与任何人发生口角。”姚乃武一再叮嘱,并忙碌在各个卡口。一个多小时后,封控支援力量抵达,卡口陆续设置了铁丝网,帐篷,消毒设施……
当晚,根据村里力量需要,姚乃武还通过网格群,迅速组建了志愿者队伍。至次日凌晨1时,每个卡口已有警察在岗,40名村民志愿者排班守护,大家星夜无眠。同时,为摸清封控人员底数,姚乃伍带着三名村委干部,按照村民名册,逐一打电话确认。“打了一宿,第二天他们都说不出来话了。”许延超说,直到天亮,大家连口水都没喝,最终摸清封控人数:400户,总计779人。其中困难人员和行动不便人员13人。
安抚民心村部电话随时有人接
“刚开始封控,很多村民有抵触情绪,‘不方便,没必要’的声音常在村干部的耳边响起。”许延超说。当时一共8个微信群,除7个网格群外,还有一个村民的大群。大家常在大群里表达不满情绪。为此,他连夜写了一篇《疫情防控倡议书》,并通过村里大喇叭广而告之。除让大家明白村内现有疫情、防控要求外,也告诉大家:疫情虽然可怕,但我们只要团结一致、遵守防控规定,就一定能够早日战胜它!
“村民有任何需要,第一时间往村部打电话。”许延超说,连续几天,村部的电话号码在群内刷屏。他表示,村两委班子成员8个人,大家吃住都在条件极为简陋的办公室,为了服务好村民,大家几乎都是连轴转的状态。在村部的办公室,两位平均年龄60多岁的大姐弄个床垫子打起了地铺,其余几个人干脆把办公桌一拼,铺个毯子就变成了床。一米八大个儿,体重只有120多斤的许延超直言:“晚上根本睡不着觉,每天开完夜间部署会都是后半夜了,加上桌子又凉又硬硌得慌,屋里还没有取暖设施。反倒是中午抽空能眯会儿,有太阳,暖和啊!”
“这段时间,大家早餐是八宝粥就咸菜,中午和晚上基本都是方便面或面包。”许延超说,尽管每天的工作日志中,只简要言明了村民诉求和落实情况,但这一字一句的背后,是一个个疲惫而坚强的身影。这些人让他这个军人出身的硬汉,忍不住多次落泪。
保障生活有困难村委干部解决
村民封控在家,生活物资保障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经研究,村里明确了三人组保障队:村委委员代吉东、村民牛立丰和刘伟光。在众人看来,这三人是名副其实的壮士组合。“这是个力气活,我们也是评估了综合实力。”许延超说,这仨人自3月17日就正式上岗。每天按照村民的“订单”,全面消毒后挨家挨户送到门口。这其中,还包括5个养殖大户,必须做好所需玉米、豆粕等饲料的需求保障。
“他们整日穿着防护服,每人每天平均得走20多户,并且还经常有换煤气罐的,我们村里的这些‘大白’真是没说的。”许延超说,这些天里,除了物资保障,还有一些特殊的状况。有80多岁的老人眼部手术需要入院拆线;有孩子被狗咬,需要去疾控部门打疫苗……每一次,村干部都迅速行动、上下协调,尽全力满足村民们的合理诉求,村里的“大白们”则是穿着防护服,开着私家车,将他们送到村里卡口处的救护车上。疫情之下,大家各司其职,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体系。而这一切行动高效有序,都源于疫情之初便形成的《陈相街道桃木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工作方案》。在该方案中,明确了区域封锁、思想安抚、民生保障、特困帮扶等等细则及责任人。这使得,疫情之下的每项工作任务都有人第一时间处置。
用力撑伞等这场风雨经过
核酸检测是封控区域每日的工作。截至目前,桃木村已开展了7轮核酸检测。“医护人员一般都是早上六点多来,最快一上午就能做完。”许延超说,每一次,村干部和村里的志愿者都会拿着登记表,挨家挨户上门。“高效率的工作也是不断摸索出来的。我们每天都会针对当天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逐步完善工作机制。”许延超说,除了按照要求完成大量的防控性、保障性、服务性工作外,村里非常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梳理并形成第一手农村疫情防控的资料。他表示,待这场疫情阻击战胜利后,将起草形成全面详实的总结报告,为区、市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眼下,村党总支副书记代吉新依然开着自己的车,穿着防护服,每天巡逻各个卡口。殊不知他在封控管理的前2天刚经历个手术,由于无法外出竟自己完成了拆线,一天也没耽误工作;71岁的村民姚德军,每天背着20斤重的消毒箱,一天不落地义务为村部消杀;58岁的姚乃武每天吃着清火药,24小时坚守岗位负责全面工作;还有66岁的赵洪连、65岁的刘崇维、56岁的杨静……“我们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这种战斗力和思想意识,无时无刻不体现在大家的行动中。”许延超说。是的,与疫情短兵相接,桃木村的每名党员群众都是好样的!他们每个人都在用力撑伞,等这场风雨经过。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刘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