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迭代更新快,与其事后打击,不如事前防范。大学生对信息网络的利用率高、依赖性强,在电信网络诈骗手法不断翻新的今天,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面临着个人信息与财产安全风险。近期,沈阳警方鼓励大学生们将遭受诈骗的众多经历以案例的形式展现,通过以案说法的方式增强反诈宣传实效,降低学生被骗风险。本期提供反诈线索的是沈阳理工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的学生。
遭遇“冒充熟人借钱诈骗”他反手打开反诈App
沈阳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小宋透露,2022年5月的一天,他在QQ上接到了一位朋友的信息,对方称自己的某位朋友生病了,急需用钱,但由于微信被限制,求助小宋帮忙给生病的朋友转账5000元。对方显得很着急,催促小宋尽快转账,并称可以先把钱转给小宋,然后再由小宋转给“生病的朋友”,并索取了小宋的银行卡号后附上转账凭证,不过对方强调转账会有延迟。
小宋先是询问了那位朋友的病情,对方既无法准确说出病情,也无法说清需要的准确费用,只是强调急用。对于先期转给小宋的钱,他再次强调会延迟到账,希望小宋能先把钱转过来救急。此时,小宋意识到自己可能遇到了网络诈骗,情景和平时学校的反诈宣传中“冒充熟人借钱诈骗”的情形十分相似。随后,小宋假装配合,先是表示自己卡里没有5000元,但可以跟家长要钱到银行汇款,需要对方提供账号和开户名,等凑到钱就转账。不一会儿,对方便将一家所谓“医院”的银行账号和开户名发给了小宋,得到相关账号信息的小宋随即打开国家反诈中心App,点击“我要举报”,将自己的经历反馈给警方。最后,小宋与自己的朋友取得了联系,得知朋友的QQ账号被盗,更加确认了这是一场诈骗。
“刷单”兼职赚零花钱贪小便宜的他吃大亏
中国医科大学的小德向记者讲述了高中室友陷入网络电信诈骗的案例。小德的室友姓李,高三是考生们为高考奋斗的关键节点,怎料小李却被骗了。
那天,小李无意间在某软件上看到一则利用业余时间兼职赚取零花钱的帖子,便下载了一个软件,进入软件后看到了一些做任务的兼职,任务完成可以获得报酬,于是小李随便点了一个,随后出现了添加好友的提示。开始时,对方只是传授一些简单的任务,出于谨慎,小李只投入了少许资金,回报也能按时到账。谁知道接下来的任务难度和费用越来越高,不过对方声称回报也会相应提高。小李发现有些不对劲,于是向小德和其他室友说起这件事。小德的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利用“刷单”进行的网络诈骗吗?于是,小德和其他室友搜索了近些年网络诈骗的典型案例,发现与小李的遭遇有许多相似之处,立即让小李停止转款并报警。可此时,小李已经损失了不少钱。
被告知涉嫌洗钱案她为此损失了1万元
小刘是一名被骗的受害学生,现就读于沈阳某医科院校。她讲述了自己被骗的经历,希望大家能引以为戒,提高防范意识。
(资料图)
2021年5月20日上午,小刘接到了一通陌生来电,一名自称是她四川老家的“警察”说她涉嫌与名叫张军的犯罪嫌疑人的诈骗洗钱案件有关,需要她配合调查。这名“警察”称,张军已经被逮捕,洗钱百万,办案中发现小刘涉嫌该案。该“警察”询问:“你的身份证丢过吗?”小刘说:“丢过。”“警察”表示:“那可能是他人盗用你身份证办卡,再利用银行卡洗钱。”随后表示要冻结小刘的个人账户财产。为了确保财产安全,需把钱转到一个隶属于公安机关的账户内。此时的小刘已经完全被蒙蔽,给骗子转了10000元。“当我转完钱后,才反应过来遇到了骗子,于是我立刻报警,并留存了一些转账记录等信息。”小刘说。
对于这段被骗的经历,小刘表示,大部分原因还是在自己。在被骗之前,“我没有意识到防骗的重要性,学校和社会一直在宣传预防电信诈骗,我看见过宣传语,但没有详细了解防骗的手段以及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在求学的路上,我脑海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好好学习。大学校园里,优秀的同学太多,研究生真的压力很大,业余时间也很少看防骗相关的新闻,手机App以学习类居多,总以为骗子离自己很远。”
小刘难过了好几天,但这次教训让她明白了保护个人隐私和预防诈骗的重要性,“以后我会时刻注意保护个人隐私,提高防骗意识。”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