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可汗四:诸脉得数动微弱者,不可发汗。发汗则大便难,腹中干,胃燥而烦。其形相象,根本异源。【无】【辨481】)

此条之“其形相象,根本异源”,先生释为,“阴盛者汗则亡阳,而阳盛者汗则亡阴。其烦躁之形状虽甚相象,而其亡阳亡阴之根本则源委不同也。”

略加几个字,原论文意即光芒四射。诸如此类,《伤寒悬解》不可胜数。完颜崇实先生在《四圣心源》的序言中,认为读黄元御先生解释《伤寒》《金匮》的著作,“不啻承謦咳而面聆绪言”——简直就像当面听张仲景先生讲解一样——实在不是溢美之言。

但是,先生有时表述似亦较随意。如此条释文,“微弱者,阴血之虚。”似非“阴血之虚”。

(不可汗十八:诸逆发汗,病微者难差,剧者言乱目弦者死,命将难全。【无】【辨490】)

“不可汗”诸条,大意为,阴阳衰微、阴寒内盛、津血亏损、中虚气逆者,不可发汗。

不可下

(不可下十六: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桂枝柴胡汤。和其营卫,以通津液,后自愈。【无】【辨498】)

“不可下”诸条,大意为,阴阳衰微、阴寒内盛、津血亏损、中虚气逆者,不可下之。(实亦同“不可汗”之戒。)

不可汗下

(不可汗下四:伤寒,发热头痛,微汗出,发汗则不识人,熏之则喘,不得小便,心腹满,下之则短气,小便难,头痛背强。加温针则衄。【无】【辨526】)

此条,先生释文示:“总之,阳虚之家,汗、下、温针,俱非宜也。”“不可汗下”之戒,一言以蔽之矣。

可吐

(可吐三:宿食在上脘,当吐之。【无】【辨503】)

此条,先生释文示,“食消则在下脘,不能吐也;未消而在上脘,法当吐之。”“下脘”者,乃指“胃腔下口,幽门部。”结合“食消”之谓,似可指在肠。其在大肠者,亦“阳明之腑”也。

可下

(可下一: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硬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无】【辨530】)

此即后世所谓“热结旁流”之证。

(可下二:脉双弦而迟者,必心下硬,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也,可以下之,宜大承气汤。【无】【辨538】)

此条,先生释“阳中有阴”为“阳明胃中有未消之谷”。程郊倩先生称,“阴字指实邪言。”意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