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3600年前的郑州是什么样吗?你了解郑州的历史脉络吗?
3600年前的郑州,是商王朝开国之王成汤的亳都,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商文明在这里形成与发展起来。日前,郑州市管城区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提出通过“一环一园六街六片区”建设,对商代王城3平方公里核心起步区通过“留改拆建”实施全景建设、全域更新,打造文商旅融合发展典范,树立中心城市文化主地标。未来,商代王城片区将怎么建?又将为市民呈现出怎样的新风貌、新特色?
锚定“古都新生”目标,在继承与发展中留住城市记忆
3月20日,周日,张玉霞像往常一样带着孩子来到郑州商城遗址公园游玩,放风筝、打羽毛球、撒欢,孩子看到什么都会好奇的向妈妈发问。
“妈妈,妈妈,为什么这里会有黄土堆起来的土墙呀。”张玉霞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所副研究员,这些年来,一直都在对郑州商代遗址进行研究。她告诉孩子,这不仅仅是一座土墙、一捧黄土,而是3600年前的郑州,是郑州这座城市厚重历史的见证。
郑州商城是已发现的商代早期城址中规模最大、遗存最为丰富的都城。发现有结构复杂的宫殿建筑基址;内涵丰富的祭祀场所;沟通城内外的水系设施;各种类型的房屋建筑;随葬大量青铜器的墓葬;包括青铜重器在内的青铜器窖藏;规模巨大的铸铜作坊以及制骨、玉石器等手工业作坊等等。张玉霞告诉记者,考古发现表明,郑州商城是长时间建造的。最初建造了宫殿区和内城,之后增修了外郭城,这也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带有郭城的都城。
2021年12月19日,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试开放。博物院以郑州商城七十年来的考古发掘为基础,全面展示郑州商城的发掘研究成果。“展厅里器物种类与器型组合较为丰富,精品文物也一一亮相,郑州八景的动态展示,再现了曾经郑州的秀丽风光、人文盛景,展现出这座古城的文化底蕴。”张玉霞说。
记者了解到,近些年来,郑州市管城区突出“古都新生”总体目标,聚焦“三大核心板块”建设,这其中就有商代王城遗址板块。锚定“古都新生、老城复兴”目标后,管城区高质高标实施十大公建项目、六大文化片区、六大协同风貌区,在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中留住城市记忆、提升城市品质。
3个片区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3个片区建设正有序推进
街边景观错落有致,环境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小区宁静温馨......行走在管城区平等街,有着不一样的体验,随手一拍,都能拍到不一样的风景,路边的老门楼、老雕塑、老照片,向每一个走进这里的人讲述着郑州厚重的历史故事。
平等街示范片区作为郑州市管城区“六街六片区”建设的首开片区和主战场,在整个片区改造过程中,以“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匠心”,打造出了集文创、休闲、康养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有机生命体。
“这里是管城片区的‘文化之睛’,也是古都新生、老城重塑的第一站,以平等街为原点,管城区还将陆续推出梨花巷、南学街等系列文化街区,推动中心城区整体形象的全面跃升,构建管城回族区全域旅游体系。”
记者从管城区区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会议上了解到,2021年,管城区六大文化片区城市设计已经通过市规委会审批,文物手续获国家文物局批复,亳都古巷片区开工建设,商都考古遗址公园、宫殿区遗址公园建成开放,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两院”项目开馆迎宾;六大风貌协同区中,顺城街代书胡同片区、平等街平等街片区、管城街衙署片区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城南路阜民里片区等3个区域正有序推进。
将文化遗址,串珠成链、扩线成面,打造文化体验博览环
文化是潜移默化、生生不息的力量,是城市最难模仿和超越的核心竞争力,未来,管城区将如何发力,聚焦文旅文创融合,打造国家中心城市文化主地标?郑州市管城区区委书记、区长张艳敏在管城区区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上提出了管城文旅文创发展的新目标。
记者了解到,2022年,管城区将围绕3600年商代王城遗址,深度挖掘郑州城市文化,重塑历史脉络,以古韵新风的建筑风貌,打造沉浸式商业街区、中原特色文化街区和城市商业活力中心、城市生活美学中心。
以文带旅、以旅兴商、以商承文,实现“文化+”、“旅游+”、“商业+”、“城市+”的产业业态和文化形态,力争六大文化街区年内全面梯次开工,亳都古巷和塔湾古街主体封顶,打造郑州消费中心和文旅中心。
以商代王城遗址为核心,以周边道路改造为切入点,把道路、街道、街区融合起来,通过微改造、有机更新、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注入“文化、艺术、创意”等元素,植入新业态,全面推进形态更新、业态更新、功能更新。重点实施城南路阜民里等6个片区更新改造,力争顺城街代书胡同等3个片区完成更新改造、文化元素植入和产业导入,塔湾街硝滩等3个片区实现改造任务大头落地。打造一片区一特色,塑造最具文化味、市井味、人情味的“三味城区”,不断强化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人文凝聚功能。
同时,将商城墙遗址、文庙、城隍庙、清真寺等文化遗址,串珠成链、扩线成面,打造文化体验博览环,加大文旅品牌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
文化街区建设,让“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文化品牌具体落地
“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是对城市人文生命力的发掘与实践,是城市历史的延续,同时也是重塑地域风格的机会,是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在张玉霞看来,时至今日,郑州商城已成为郑州的标志,也是郑州之所以能被称作商都的根基。“围绕郑州商城,建造历史文化街区,无疑可以让郑州在国家中心城市建造中,再填辉煌的一笔,也是郑州叫响‘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文化品牌的具体落地。”
张玉霞表示,郑州商城距今3600余年,形成了带有一定地域性、时代性的综合文化标识,是历史长河赋予郑州的古老岁月见证和最能引起共鸣的文化符号形象。她认为,建造商城文化街区有助于提升郑州文化品味,可以形成系统、完整的物质层面的街道、建筑和景观,弘扬古老郑州、现代郑州所独有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生活方式、民俗艺术等等,成为增强城市文化凝聚力和认同感的重要场所;建造文化街区也有助于促动郑州高质量发展,创新和丰富城市发展内涵,增强城市的发展动力,推动郑州实现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真正做到高质量发展,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更加出彩。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元素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文化街区的设计和建设,若能充分融入商代都城的文化元素,从多种角度呈现出悠久厚重的商都历史文化,使得历史文脉传承的形式,不再是生硬的知识记诵,而是转化为可看、可听、可体验的活动,可以促进商都文化扎根。若此,郑州将会拥有一处区别其他城市的独特的个性化展示空间,会新增一处让现在郑州人赖以辨认‘商都郑州’的主要人文景观。”张玉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