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提速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升级版”
陆家嘴金融城
把“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作为新起点,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升级版”的脚步不断提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放眼全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复苏面临多重挑战。对于中国经济而言,首要任务则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座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不仅肩负着驱动经济繁盛的使命,更要有开出新路、引领未来的担当。
今天,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在黄浦江畔拉开大幕,这一见证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历程的重要平台又一次汇聚起全球智慧,深度把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全球金融治理的前行方向。而上海也将用自身的努力探索,推动城市核心功能持续升级,为中国式现代化增添有力注脚。
更高能级
去年12月9日拿到中国证监会批文,今年4月完成首只基金募集,第二只基金发行正在筹备中——作为首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富达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刚在上海开业,就马不停蹄开拓起中国市场。
“中国是富达的长期战略市场,在这样一个规模庞大、机遇无限的市场中,积极参与并与之共同成长,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富达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小薏的话语中透露着加速布局中国业务的坚定信心。
不只是富达,贝莱德、路博迈、施罗德、上投摩根等新设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都已在今年年初落地上海。目前,上海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1736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539家,占比近三分之一。
外资机构持续加速涌入印证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竞争力——高能级。这里聚集了股票、债券、货币、外汇、黄金、期货、票据、保险等各类要素市场,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备的城市之一;2022年,上海市金融业增加值8626.31亿元,比上年增长5.2%。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副主任张忠宁列举了这样一串“首家”“首批”:上海率先推进人身保险公司外资股比从51%提高至100%,全国前3家外商独资人身保险公司均在上海完成注册变更,全国5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均落户上海,全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获批开业,有力提升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而在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甄庆哲眼里,安联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也是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市场稳健成长的范例,从中可以看出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步伐从容而坚定。
更高标准
从“沪港通”“沪伦通”到“中欧通”“互换通”,从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到临港新片区……在业内人士看来,上海在金融开放方面的探索正从要素准入型升级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在先行先试制度创新方面加快步伐。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进入3.0版,要关注3个新重点,即新要素、新领域、新功能。具体而言,就是要稳步推动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制度型开放,不断促进可持续金融领域的制度型开放,以及加快形成国际金融资产交易的制度型开放。
他认为,上海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开放都在不断扩大,但配置国际资产能力还有待提升,“加大上海金融市场交易各类国际金融资产的推进力度,需要以制度建设和制度型开放为引领,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水平”。
以浦东引领区、临港新片区等为试验田,上海正在谋划加快探索高水平金融制度型开放的发展路径。比如,通过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创新机制安排,作为境内外金融市场的制度“转接口”,便利境内外投资者参与我国金融市场。
紧抓全球承保能力“再布局”窗口期机遇,再保险“国际板”有望在临港新片区落地,而以此为核心的国际再保险功能区也将加速构建。张忠宁透露,“近期将和上海市联合出台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相关实施细则,正式在沪建立开设面向全球的国际再保险交易市场。”
更高质量
4年之前,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现场,科创板正式开板;4年之后,科创板迎来首个金融风险管理工具——科创50ETF期权。截至4月末,科创板已上市企业519家,累计首发募集资金7901.6亿元,总市值6.7万亿元。
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是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升级版”的两个新发力点,也将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最具有生命力、最可持续的力量。
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葛平表示,上海注重发挥金融支持科创“最先一公里”和打通企业上市融资“最后一公里”的作用,努力推动国际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建设联动发展,“我们将以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推动科创金融创新举措早见效,为金融服务科创营造良好生态”。
市生态环境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八部门在今年初联合出台了上海银行保险业绿色金融发展行动方案。“中国应当更多参与相关国际准则和标准的制定,争取更多影响力和话语权。在绿色金融领域,中国和欧盟共同推出绿色金融分类标准,其中不少采用中国方案,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屠光绍表示,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应当更多参与国际可持续金融制度包括规则标准的建设。而甄庆哲更是直言:“我们非常看好上海在绿色金融发展中的潜力。”
到2025年,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将基本建成与碳达峰相适应的绿色金融生态服务体系,预计绿色融资余额突破1.5万亿元,形成绿色金融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方案”。
作者:唐玮婕
编辑:傅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