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茶圣觉农上虞缘,虞山舜水翠茗香。6月10日,在2023北京国际茶博会上,由绍兴市上虞区政府主办,上虞区农业农村局承办的“上虞翠茗”北京推介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刘仲华在推介会上指出,产自当代茶圣吴觉农家乡绍兴上虞的浙江十大名茶“上虞翠茗”,外形独特呈花卷形,色泽翠绿油润;汤色杏绿明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厚甘爽;叶底嫩匀成朵绿亮。上虞翠茗品质优异且具很高的辨识度,上虞市要以当代茶圣吴觉农茶学思想为品牌赋魂,加大品牌宣传力度,茶旅融合、茶瓷融合发展,构建大品牌、大品类、大茶业。
“作为现代茶业开创者和奠基人吴觉农先生的故乡,近年来上虞区持续加大投入,整合优势资源,进一步擦亮“上虞翠茗”品牌,深入实施生态化、品牌化、融合化战略,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努力构建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三“茶”统筹和三“产”融合的现代茶业体系,打造高附加值、高品质、高融合的青春茶产业,推动上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上虞区副区长黄俊毅说,作为浙东古老的茶乡,上虞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被评为国家级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国家级龙井茶原产地保护区、浙江省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先进县、浙江省茶树无性系良种先进县、中国茶文化之乡。
据了解,早在汉代,上虞境内东南山区已有称作“大茗”的野生茶树。至唐代始,有人工栽培和加工茶叶。“茶圣”陆羽曾于公元764年泛舟舜江考察,《茶经》中即有茶叶“浙江以越州上”的记载。清顺治、康熙年间,上虞所产本色芽茶、贡熙珠茶曾被列为贡品。在历代的史籍中,记载着许多的上虞名茶:后山茶、凤鸣茶、覆卮山茶……上虞的茶叶历史同上虞一样悠长久远。
“上虞作为传统的绿茶产区,现有茶园面积4.5万亩,茶叶企业近百家,拥有茶叶省级名牌2只、著名商标8只。”上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任中华说,目前,盛产翠茗、龙井、针形舜毫、辉白等多种名茶,其中以翠茗茶产量最大、销售最广,因其具有花卷形、翡翠色、甘爽味、嫩清香的浓郁高山茶特点,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喜爱。
近年来,上虞区加强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力度,提升上虞翠茗茶“三摊三烘三炒”的九制特色加工工艺,指导5条自动化流水线生产,修订发布两项团体标准。实施茶树良种工程,提升茶叶生产基地,累计提升改造茶园面积3000余亩,创建省级生态茶园3个。
实施品牌使用准入制,与加盟企业签订承诺书,实行授权使用,确保品牌健康发展。上虞区政府通过将茶产业纳入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格局,全面实行统一的商标使用、生产技术、质量标准、产品包装、指导价格、品牌宣传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上虞茶叶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积极引导茶叶企业、合作社加盟共同参与品牌建设,抱团发展,形成合力,目前已有16家企业加盟,截至4月底,累计包装特级、一级、二级上虞翠茗茶2306公斤,产量较去年增长25.2%,产值较去年增长30.5%。加强产品开发,设计4款上虞翠茗产品包装和3款延伸产品。推动茶旅融合,发布全区首条茶旅精品路线,利用旧茶厂场地改造建成的心池民宿成为网红打卡点,为村集体每年增收近20万元。
据介绍,今年2月28日,上虞区举办了“上虞翠茗”茶叶公用品牌新闻发布会,“上虞翠茗”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和logo标识正式发布,品牌的升级启用对上虞茶产业和“三茶”统筹发展是一个新的起点,将带动引领全区名茶产销“两旺”。上虞区自全面启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以来,通过提档升级品牌、严格把控质量、创新丰富品类等举措,按照“六统一”模式科学管理,持续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同时,为提高“上虞翠茗”的影响力,上虞区积极策划开展系列茶事活动,打造上虞茶叶对外宣传的窗口。发起建立上虞区茶叶产业协会、上虞区茶文化促进会等行业组织,大力挖掘上虞茶文化,鼓励企业参与茶文化、茶叶农旅融合等项目建设,推进茶叶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业态深度融合,实现知名度美誉度齐增。
作者:黄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