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月16日至6月18日,2023中国医学技术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大会以“新时代,新征程,新医技”为主题,海内外医学技术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同聚一堂,共享共商医学技术医教研管各方面的新方法、新技术、新理念,对各方关切的前沿热点问题开展深度交流。

大会由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和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主办、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医学技术学院承办。

2023中国医学技术大会在成都召开。华西医院供图

目前,我省医学技术发展现状如何?有关康复治疗服务发展怎样?记者采访了华西医院几名专家。

谈医学技术现状

专业发展相对不均衡,需培养呼吸治疗、眼视光等更多医技人才

“医学技术人员越专业,(检查检验)结果就看得更清楚、检测得更准确,治疗更加精细。”大会现场,华西医院党委常务副书记罗凤鸣表示,医院包括医、技、护、药四类人员,像操作CT、做血液检测、从事呼吸治疗等的人员都属于医学技术人员。

华西医院党委常务副书记罗凤鸣做大会主旨报告《医学技术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华西医院供图

“但医学技术专业比较‘年轻’,专业发展相对不均衡,目前全国从事医学技术人员不到70万人。为促进医疗事业健康发展,应该大力发展医学技术专业和职业群体。”罗凤鸣举例,当前放射影像的医学技术从业人员数量多,但呼吸治疗这部分医学技术从业人员相对少,实际需求量又很大,当前业内也还需要大量眼视光技术人员、口腔技术人员。他认为,医学技术人员平时使用大型医疗设备很多,天然具有医工结合优势,未来可更大力度参与设备研发,为解决医学领域技术装备方面的“卡脖子”问题提供有效方案。

大会上还宣布,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牵头获批的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医学仿真应用赛道“医学技术”方向正式启动,该赛事鼓励参赛选手基于生理学、成像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生物力学、光学机制及三维建模在医学技术创新与仿真应用,融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解决医学技术“卡脖子”问题的创新与应用。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医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李真林谈到,可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教学的新探索。“如外科微创治疗术前进行场景模拟、整体疗效评价、术前提前规划、术后评估等,通过数据挖掘和场景模拟后做到心中有数。”李真林表示,未来也将覆盖基层医疗机构,通过虚拟仿真远程教学,缩短培训周期、远程实景指导,手把手带动医技人员技术能力提升。

华西医院医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李真林接受采访。华西医院供图

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四川作为全国医疗大省和西部卫生强省,聚焦临床研究和公卫科研两条主线,建强应用基础、临床研究、技术推广三类平台,不断强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当前有全国首个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全省首个生命健康领域天府实验室、全省首个P3实验室、国家卫健委核技术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一批高能级的创新平台建成投用,建成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等。

谈康复治疗学

会理疗不等于懂康复,探索扩大康复服务“疾病谱” 

大会现场还根据医学技术二级学科特点设置10个分会场,如医学影像技术分会场、医学工程技术分会场、医学检验技术分会场、康复治疗学分会场等,共有108场精彩报告,与会专家就不同学科具体问题做了广泛探讨和深入交流。

记者专访了大会康复治疗学分会场负责人、华西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学中心副主任杨永红。她表示,本次分会场主要聚焦康复质量控制领域,邀请康复医学领域的国内外专家,从服务模式、服务规范、治疗技术三方面,提供相关规范指导和最新的前沿分享。

杨永红接受采访。华西医院供图

“当前康复医学蓬勃发展,但参差不齐,可提供的康复医疗服务还可以更多元,还应培养更多康复治疗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杨永红表示,当前康复治疗服务应紧跟科技发展前沿,融入更多智能康复技术,能更早、更好、更规范地改善患者功能状况。

“目前华西的治疗医学团队在肺癌中心、胸外科、烧伤科、心理卫生中心等30多个科室,都提供了‘提前’的专业康复指导和服务,通过‘康复治疗前移,多学科交叉’,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康复服务,更好地促进了患者的功能恢复。我们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神经调控技术、康复机器人为患者提供辅助训练。”杨永红透露,目前华西康复治疗团队一方面扩大康复服务的“疾病谱”——在神经、肌骨、心肺三个领域提供康复服务基础上,将肿瘤患者的康复服务也纳入进来,同时也在延长对患者的康复服务周期。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杨永红补充道,目前国内有700余所学校培养康复相关专业学生,培养体量大,但专业种类多,办学层次不齐。“康复治疗专业也相对‘年轻’,过去部分医院由非专业康复医学人员操作理疗设备,这是不够规范的,而且‘会理疗不等于懂康复’。”杨永红说,当前,康复治疗专业的人员、服务、技术都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华西医院每年都会面向基层医疗机构,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开展康复领域适宜技术培训、专项技术培训,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些培训指导更多基层医疗机构做好康复服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