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 技术 交流 资讯

今年6-9月市降水量与往年相比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21-10-14 11:24:00

10月13日晚,西安又下起了雨,预计14日降雨持续。雨雨雨……众多网友表示,今年西安的雨似乎下得太多了些,这是为什么?后期西安天气如何?记者采访了西安市气象台副台长刘瑞芳、西安市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副主任徐军昶。

记者:今年6-9月,西安市降水量与往年相比增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刘瑞芳:一是今年大气环流形势稳定,有利于冷空气频繁影响北方地区,副热带高压位置较常年同期偏北偏西,有利于我国主雨带位置偏北;二是水汽条件充沛。夏季风偏强,有利于南海和孟加拉湾的水汽向我国北方地区输送,为持续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西安正是处于这个大的气候背景下。

记者:今年以来,西安市降水量具体是多少?

刘瑞芳:1月1日-10月10日西安市降水量为843.7毫米(高陵)~1262.2毫米(蓝田),较常年同期偏多66.9%(鄠邑)~105.5%(蓝田)。全市均降水量为1018.0毫米,较常年同期(539.0毫米)偏多89.1%,属异常偏多,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多年。各区县除周至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位外(第一位为1983年978.5毫米),其余区县均为历史首位。

入汛以来,西安市降水量为797.9毫米(高陵)~1200.2毫米(蓝田),较常年同期偏多73.4%(鄠邑)~111.6%(蓝田)。全市均降水量为969.1毫米,较常年同期(496.0毫米)偏多95.5%,属异常偏多,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多年。各区县除周至、鄠邑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位外,其余区县均为历史首位。

记者:在气象监测预报中短期降水是不是不好预测?主要难点在哪里?

刘瑞芳:突发降水过程的预测确实难度很大。相对于大尺度天气系统,强对流天气系统具有生命史短、突发强等特点。其生命周期短的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最长不过十几个小时,由于生消速度快,因而难以把握。目前,强对流预报仍然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难题,给预报带来极大困难。强对流天气的破坏力很强,所以国际上把它列为仅次于热带气旋、地震、洪涝之后第四位具有杀伤的灾害天气。

针对我国强对流天气活跃的情况,前不久,中国气象局下发通知,要求从加强强对流天气实况监测分析、强化短临预报预警和科技支撑、做好应急联防联控和预警信息发布、完善业务流程等方面发力,进一步加强强对流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切实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记者:对于部分自媒体得出的“西安气候正在逐渐走向湿润”这一结论该怎么看?

徐军昶:根据1991-2020年西安市年降水量曲线变化图显示:西安市均降水量处于波动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年均降水量为562.8毫米,21世纪10年代年均降水量为624.6毫米,10年年均降水量为639.0毫米,气候倾向率为3.8毫米/年。

30年(1991-2020年)西安市均降水量609.6毫米,与前一个30年(1981-2010年)西安市均降水量619.3毫米相比略偏少,均处于半湿润气候。

记者:如果要判定西安的气候正走向湿润,应该从哪几个因素来看?

徐军昶:今年因为特殊原因,西安降水量陡增,但这只是特例。

判断一个地方的气候是否走向湿润,有很多条件需要考虑,降水量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其他因素还比如有蒸发量等,综合起来就是湿润度指数,气象学上需要进行严格的数据分析。简单些,也可以根据年降水量简单判断: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为半湿润气候,800~1600毫米为湿润气候,>1600毫米为潮湿气候。

记者:泾河气象观测站远离西安市主城区,部分自媒体认为其不能代表西安的真实降水量数据,该怎么看?

徐军昶:泾河站现址位于泾河工业园泾渭一路,于2006年开始观测,经过与原代表站(位于西安市气象局院内)对比观测等严格流程,确定为西安市区的气候代表站。目前不需要更改。

记者:从6-9月西安市降水量数据来看,今年冬季是否会受此影响降水量也偏多?

徐军昶:后期气候趋势预测,预计10月下旬-11月上旬,西安市降水量20~30毫米,接常年。气温9.5~10.5℃,较常年正常至略偏低。

10月21-22日、27-28日有小雨。11月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偏多0~2成;均气温略偏低,有出现阶段极端低温的可能。

今年以来西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在当前复杂的气候背景下,冬季有出现极端寒冷天气的可能。(记者陶颖)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