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入汛以来,辽宁全省平均降水量417.8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7成,超过夏季降水总量,为近30年历史同期最多;平均降水日数32天,比常年同期偏多10天,共出现13轮暴雨过程,辽西地区多个气象站降水量超年降水总量,均为历史同期最多。

入汛以来全省各地降水特征

降水量超夏季总量,近30年历史同期最多。入汛以来(6月1日至7月31日),全省平均降水量417.8毫米,比常年同期(249.3毫米)偏多67.6%,超过夏季降水总量(412.0毫米),为近30年历史同期最多,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1991年425.7毫米)。沈阳大部、抚顺西部、丹东大部、锦州东部、阜新、铁岭东部和盘锦北部地区降水量503.6—664.0毫米,其他大部地区225.2—484.1毫米。全省降水量一致偏多,14个地市中,阜新和沈阳偏多2.0倍和1.2倍,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盘锦和铁岭偏多1.1倍和8成,为历史同期第二多;锦州和抚顺偏多1.0倍和7成,为历史同期第三多,其他8个地市偏多4—7成,其中沈阳、新民、康平、沈北新区、法库、黑山、阜新、彰武、西丰和盘锦等10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降水量达历史同期最多。

6月,全省平均降水量173.4毫米,比常年同期(90.5毫米)偏多91.6%,多于去年同期(170.9毫米),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7月,全省平均降水量244.4毫米,比常年同期(158.8毫米)偏多53.9%,比去年同期(149.5毫米)偏多63.5%,为2014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打破2017年以来连续5年7月降水量持续偏少的趋势。

入汛以来降水异常成因分析

辽宁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近两年转为偏多时段。20世纪60年代降水偏多,70年代偏少,80年代和90年代中期偏多,其他时段偏少。进入21世纪后,00年代降水偏少,10年代初期偏多,后期偏少,20年代初期(2021年以来)又进入降水偏多时段。

春季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持续,印度洋海温偏暖,北大西洋海温呈三极子正位相。北大西洋海温异常,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欧亚中高纬度环流,导致初夏东北冷涡偏强,冷空气活跃。印度洋海温偏暖,在西北太平洋激发异常反气旋,6月日本海附近500hPa高度场呈明显的正距平,增强了西北太平洋水汽向东北地区的输送,配合东北冷涡频繁影响,导致辽宁省6月降水异常偏多。

中高纬大气环流和副热带高压配置利于7月降水偏多。7月欧亚中高纬环流呈两脊一槽分布型,乌拉尔山和鄂霍茨克海附近为显著的高压异常,贝加尔湖附近为明显的负异常,辽宁省位于槽前脊后,冷空气活跃。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北界位置明显偏北,增强了水汽输送,冷暖空气的频繁交汇导致辽宁省7月降水偏多。此外,台风“暹芭”变性后的温带气旋北上影响加剧了7月降水异常偏多。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吕佳 摄影记者 沈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