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提出的建议提案,来自于人民群众,是民心所向。今年以来,市政府坚持高位推动,专班专责专干,突出办好人大议案和重点建议提案,工程化、项目化推进落实,着力推动更多发展成果惠及民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城市水系景观格局初步形成
今年年初,市人大常委会将王国庆等代表提出的《关于推进环城水系综合治理工作的议案》交由市政府办理。市政府高度重视,将“环城水系综合治理”议案作为办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市政府主要领导召开办公会议,开展实地调研,专题听取进展情况;分管副市长通过召开规委会会议、业务会等形式,研究推进环城水系规划编制和沿河经济带提升工作;市城管执法局等相关责任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制定了《沈阳市环城水系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深入实施“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五大专项行动,统筹推进环城水系综合治理。
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在50个规划治理的项目中,已启动片区雨污混接改造、水质提升、水系沿线街路更新、公园绿地改造、城市更新改造等22个项目,累计投入资金7.1亿元。“我们在开展项目建设过程中,落实‘三问于民’、鼓励多方参与,探索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引导鼓励各界力量参与治水,营造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人水共生、景城共建、家园共享’的城市水系景观格局已初步形成。”
建筑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在年初召开的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上,民建沈阳市委员会提出了《关于推动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创新赋能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提案》。在提案办理过程中,为推动我市建筑业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从申报国家试点城市、编制指导性政策文件等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市入选全国首批、省内唯一的“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编制了《沈阳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实施方案》《沈阳市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性文件,重点支持在智能建造、BIM技术应用、数字化智慧施工管理等方面突出的装配式工程项目,力争以点带面推动我市各类工程项目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建设。今年5月,“第十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及第十届中国(沈阳)国际现代建筑产业博览会”成功举办,进一步扩大了我市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在全国的影响力。
建设6处复合式立体停车楼
缓解“停车难”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代表委员们对此高度关注。在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郝鉴增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大立体停车场建设力度的建议》,“特别是在办公、住宅、学校、医院等车辆相对集中的地段,无序停车造成交通拥堵,衍生出许多交通问题与安全隐患。”郝鉴增说,“因此我建议,加大立体停车场建设力度,既节省空间资源,又能缓解‘停车难’问题。”
今年,市政府将缓解“停车难”问题列入2023年民生实事。市城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启动了首批6处复合式立体停车楼项目,计划在年底建成使用。“作为我市首批复合式立体停车楼项目,采取集约用地理念,地面作为公交车停车场,地上、地下建设多层小汽车停车楼。”该负责人表示,项目建成后,将提供340个公交车泊位,满足30余条公交线路停车需求,进一步缓解公交占路停车带来的扰民难题;同步新增4559个小汽车泊位,填补重点区域停车缺口。
我市还出台了《沈阳市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鼓励单位和个人利用自有建设用地、闲置土地等,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并予以减免相关土地价款、用地及审批手续等优惠条件。此外,还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公共立体停车设施,并给予专项资金补贴支持,以增加停车供给能力,缓解区域停车矛盾。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唐心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