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晚,“婺风盛典”婺剧专场演出在中国婺剧院拉开帷幕。作为2023中国(浙江)中非经贸论坛暨中非文化合作交流月的重要活动之一,婺剧以其高亢爽朗、文武双融的独特魅力,再度惊艳非洲客人。

演出在被誉为婺剧交响乐的《闹花台》,汇集了婺剧各种伴奏乐器的演奏特点与风格,体现了乐队阵容和演奏水平,浓缩了婺剧音乐委婉动听,流畅明快,粗犷强烈的音乐特色。

现场,不论是《金猴闹春》中美猴王的十八般武艺,《吕布试马》中倒插虎、朝天蹬等武功技巧,还是造型变幻莫测、跌宕起伏的《九节龙》,都让在场嘉宾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压轴节目《泗州城》,将演出推向高潮,刀枪棍棒满台飞舞,抛、踢、接,目不暇接。真正体现了婺剧文戏武做、武戏文做的特点,赢得满堂喝彩。“服装很漂亮,表演太震撼,我越来越喜欢中国戏曲和中国文化了。”在场的非洲观众感叹道。

这不是婺剧第一次收获非洲观众的掌声。2018年,金华首次举办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此后每一年的活动中,婺剧从未缺席,并成为中非文化艺术交流合作的典范。

为什么是婺剧?在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有关负责人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地方历史、维系着文化传承。作为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金华拥有36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其中的婺剧,便是金华文化的一张“金名片”

婺剧俗称“金华戏”,是浙江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婺剧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入选首批“浙江文化印记”名单。近几年,婺剧不仅6次登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还不断在海外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今年9月4日,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就代表中国踏上非洲的热土,开启中非文化交流之行。

11天时间里,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分赴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访演,旨在进一步加强与非洲国家文化交流,庆祝中国和肯尼亚建交60周年、中国和厄立特里亚建交30周年、非洲统一组织(非洲联盟的前身)成立60周年。

在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非盟总部和埃塞俄比亚国家大剧院,演员们精心表演的全剧《三打白骨精》、折子戏《三岔口》《抬花轿》《吕布试马》及唢呐独奏《打枣》、徽胡独奏《徽调》等节目,赢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演出结束,在场千余名观众久久不愿离去,争相与婺剧演员合影留念。

演出好评如潮,各界反响热烈。非盟委员会委员穆昌加表示,非洲和中国的文化交流有着久远的历史,这种交流在今天散发出新的魅力。非盟将与中方一起,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交流,不断取得新成果。

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临时代办申钦民说,此次演出是中埃塞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文明互鉴的生动例证,将为两国关系深入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我们希望用一台台表演,增进非洲友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进一步促进中非的交流和友谊。”9月份出访过非洲国家的,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青年演员卢芙蓉说。

可以说,婺剧让八婺文化闪耀非洲,让金华这座江南古城走向世界。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金华创造了诸多奇迹。既有义乌从“鸡毛换糖”到“买卖全球”,又有东阳横店影视城从荒山野岭到“东方好莱坞”,还有永康从打铁补锅到“中国五金之都”,这些都是享誉全球的创业传奇,无不展现着金华人的勤劳、智慧与追求。

如何让非洲客人更深层次认识金华,继而了解浙江、读懂中国?

今年首次从“周”升格为“月”的中非文化合作交流月,将给出新的答案。

10月2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金华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巧倕坊——2023中国和非洲木雕艺术家创作交流”项目启动仪式,在位于金华东阳的中国木雕博物馆举行。

活动邀请了来自布隆迪、刚果(金)、吉布提和中非4国的7名木雕艺术家,来华进行为期30天的木雕艺术创作交流。

木雕,正成为中非文化艺术交流的新载体。“在木雕这一艺术形式中,中非找到新的共通点。”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非洲木雕以质朴、粗犷和夸张的艺术形象闻名于世;而东阳木雕则以娴熟的构思、精湛的技法、兼收并蓄的形象传递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本次创作交流活动,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木雕艺术大师黄小明等人组成专业团队,与非洲木雕艺术家一起探讨学习、深入交流,并参与共同创作,创作将围绕着“连接新时代”这一主题,擦出中非木雕创作的新火花,展现中非人民友谊的新表达,从不同的视角传递美好生活。

艺术是世界的语言,文化是友谊互通的桥梁。“婺风盛典”婺剧专场演出、2023中国与非洲木雕艺术家创作交流、中非文化和旅游合作论坛……在2023中国(浙江)中非经贸论坛暨中非文化合作交流月中,近10场丰富多彩的交流互鉴活动,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友好合作,继续推进对非合作走深走实,同非洲各国携手共创“民心相通 文化互鉴 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