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不久前落下帷幕,万千学子俨然沙场归来“收刀入鞘”,慨然结束了一场蔚为壮观的十八岁“成人礼”。1985年,却有一位少年学子,凭借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招生笔试与面试,被直接保送中科大少年班。
从此,他一路走来,不仅学有所成,在中科大从学士、硕士到博士;而且事业有成,2018年4月起担任中科大副校长,并于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就是著名科学家杜江峰。
杜江峰是国际上自旋量子计算和模拟、量子精密测量实验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学者之一,迈出了量子计算的重要一步。
(相关资料图)
少年开挂,成绩优异被保送直通中科大
倘若1983年杜江峰并未因拒从父命而擅作主张,他兴许会于当年考进一所中专,他或许从此与中科大会擦肩而过,抑或一路开挂的人生就此与他无缘。
那年,仅仅14岁的少年杜江峰却具有青年一般的大胆与果敢。彼时,初中毕业的他毅然做了一个明智抉择。
中专是其时颇为热门的选择,他父亲期待他考个中专,尽早工作,因而在填报志愿时其父替他选了一所位于上海的中专学校。
可是,杜江峰却有一个大学梦一直在魂牵梦萦。于是,他并未遵从父命,而是果断修改升学志愿,由此一举考入江苏天一中学。
就读该中学,杜江峰脱颖而出。1985年,年仅16岁的少年杜江峰,在参加中科大少年班招生笔试与面试时,仿佛成年人一般沉着应战,淡定应对,顺利通过考试,被保送直通中科大少年班。
国际首台,研发单自旋脉冲磁共振谱仪
在中科大,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再到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杜江峰在科研人生的创新之路行稳致远,频传佳话。
毕业后,杜江峰长期深耕量子物理及其应用的实验研究,并在量子物理实验技术和先进仪器装备研制,以及在量子物理应用于精密测量科学和信息科学等领域取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
杜江峰敢为人先,于20世纪90年代末,率先启动量子计算科研工作,属于国内最早从事量子计算研究的首批科学家。
杜江峰创新发展了自旋量子调控及动力学解耦等量子物理实验技术,结合系列高性能磁共振实验装备的成功研制,研制成功国际首台具备单核自旋探测灵敏度的单自旋脉冲磁共振谱仪,将磁共振探测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提升到国际领先水平。
他在国际上率先使用动力学解耦技术提升真实噪声环境下固态电子自旋量子相干时间三个数量级,朝实现量子计算等应用迈出重要的一步。
杜江峰首次在室温大气环境下获取单个蛋白质分子的顺磁共振谱及动力学性质,被《科学》杂志评价为“通往活体细胞中单蛋白分子实时成像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