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在观看运动员跳水时,会发现他们完成跳水动作后就会上岸去冲澡,这其实是为了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跳水运动员会有哪些职业病?
跳水运动员上岸后为什么要洗澡
冲澡的真正目的: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
我们都知道,对于职业运动员而言,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是十分必要的。在运动之前,许多项目的运动员都需要提前热身,以免剧烈运动时出现不必要的伤害。而在下场休息的时候,运动员们也需要时刻保持好竞技状态,以便在上场时能发挥出最佳的水平。
就拿篮球运动员来说,打了一段时间后,下场休息时,篮球运动员们穿着正常的运动服坐在那里休息。需要尽可能地保持体温,有的篮球运动员会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有的则会拿毛巾盖住自己的脑袋。这些做法其实是尽可能不让自己的身体热量散失,保持竞技状态。
跳水运动看起来好像没有那么剧烈,但实际上要完成每一个跳水动作都需要非常好的竞技状态。不仅如此,如果没有调整好,常常会相差很多。而跳水运动员在跳水后,进入到泳池时,泳池的温度大概是26度左右,人体的温度是介于36-37度之间的。这就意味着泳池水的温度是比较凉的,会加快热量的散失。
不仅如此,当跳水运动员上岸后,身体表面有大量的水,此时水会蒸发,蒸发的过程会吸热,也会带走运动员身体的热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会感觉从泳池出来后非常冷的原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跳水运动员跳水后,都会拿毛巾赶紧擦干。
跳水运动员在完成一个动作后,要等待多长时间才能进行下一次跳水,如果放任身体表面的水不管,那么这些水持续蒸发,就会带走大量身体的热量。等到下一次跳水时,就还要提前热身,不仅时间上来不及,同时还很容易出现抽筋的现象,影响发挥。而如果选择此时去冲澡,或者泡个澡,不仅能保持体温,同时还能调整好自己的竞技状态和心态,这才是跳水运动员完成动作后冲澡和泡澡的真正原因。说白了,这和篮球运动员在休息时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是一个道理。
跳水运动员会有哪些职业病
跳水运动员为了保证动作的准确无误,在入水时眼睛都是睁开的,这样的后果就是会面临视力下降、视网膜脱落等风险。
在跳水项目中,视力出现问题的运动员占比达百分之30。郭晶晶曾经说过:“我站到跳板上都看不清楚板头,跳时完全是凭感觉。”
为了针对跳水运动员眼疾的问题,国家也成立了运动视觉中心,帮助运动员做好视力保健工作。
比如在水池中注入小气泡,这样可以减缓对运动员眼睛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