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型能否热销,关键要看是否存在适合它的生存的环境,而并不完全依赖其自身属性的强弱。正如旅行车兼顾了SUV的容量与轿车的操控,但其的市场依然不大。实际上旅行车不仅仅在咱们这销量一般,在北美以及澳洲、日本等发达地区,混合也很差。

简单点说就是旅行车离开了欧洲,在哪都玩不转,在哪都属于极小众车型。所以旅行车在咱们国内汽车市场卖得差并不是因为咱们车友们不懂车,只是除了欧洲任何区域都没办法提供适合它的使用环境。这就像在北美流行的大型皮卡,离开北美同样玩不转。在日本流行的Kcar,却不能进入国际市场。

旅行车的绝对优势

旅行车的优势其实很直观,拥有轿车的操控性能以及媲美SUV的装载能力。但只能说是媲美SUV,如果真要较真同级别车型的旅行版本还是没有SUV装得多。比如奥迪A4的旅行版本在装载能力上比A4L强很多,但依然不如奥迪Q5。所以这就是旅行车的优势,也算是对轿车与SUV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融合,这种融合有好处,但也增加了局限性。

旅行车的劣势

旅行车的本质还是轿车,所以它的通过能力与普通轿车完全一样。在路况多变的环境下远不如SUV的通过性更强。其次旅行车除了在欧洲外,在其它地区都属于绝对小众化车型,价格均不便宜,对比SUV、轿车而言旅行车没有任何的性价比优势。再一点就是旅行车虽然具备SUV的部分特性,但对比一些大排量、大众量的SUV、皮卡,旅行车没有半点牵引能力。

所以旅行车的很多特点、优势只能在欧洲环境下才能得到发挥。比如说在地广人稀的北美,人家出门旅游往往都要带个小拖车。如上图所示将很多东西都塞进去,然后由皮卡或大型SUV拖着走。旅行车比装载能力不如这后半截的拖车,比牵引力不如SUV与皮卡根本拖不动拖车。而在咱们这,虽幅员辽阔但路况环境不可控,开旅行车自驾游远不如SUV更安稳。其次对于我们而言旅行车的操控能力毫无意义,限速120km以内啥车的操控都够用。

旅行车为什么在欧洲流行?

即便在全球范围内平均车速最高的区域也是欧洲,甚至于德国还拥有2/3的高速公路是不限速的。在那开到200km都不算快的路况环境下,车辆的操控就变得极为重要。还是那句话车速越慢越不需要操控,车速越快越容易暴露出操控的不足。比如120km时速之内轿车与SUV的操控性能不分高低,虽然很多车友都说SUV操控差但那仅仅是键盘逻辑而已。

因为在时速100-120km的范围内,SUV的操控短板并不会显现。当车速达到160km甚至200km以上时呢?在这个时速范围车子的操控性能就变得极为重要。甭说SUV,很多轿车把速度拉到160km以上都难以控制,比如前几代的凯美瑞、雅阁等,而SUV把时速拉到160km以上就更难控制了(注意并不是说不能把SUV拉到160km以上,只是在这种时速下SUV变得不灵活容错率降低)。

况且欧洲的山道非常多,虽然铺装公路覆盖比例高,但崎岖的山道对车辆的操控性能也是极大的考验。不过正因为欧洲铺装公路覆盖比例高,所以对车辆通过能力的要求非常低,所以SUV的另一项优势通过能力强就变得不那么重要。所以欧洲汽车消费者购车有两点刚需(大多数),其一装载能力、其二就是操控。这样一来旅行车就变成了唯一的最优解。

同理三厢车的装载能力差被放弃,而SUV则输在操控上,而通过性强的优势在铺装公路面前则完全不是优势。所以旅行车的优势只能在欧洲路况上发挥出来,能装、还能开快车很匹配欧洲驾驶者的习惯与性格。而在我们这或北美、澳洲,旅行车就没有这种绝对优势了。操控好?限速不过120km。比装载拼不过SUV,比牵引能力不如皮卡,比通过能力可以同三厢车话等号。比性价比远不如国内的三厢车、SUV,北美的皮卡。

旅行车为什么都很贵?

很多车友都认为咱们国内汽车市场的旅行车价格贵。这点并不否认,绝大多数品牌的旅行车都依托于进口,价格自然很贵。当然也有部分车型实现了国产化但性价比方面也没有半点优势,这就是小众产品所必然面对的困难。无论是何种产品,只要是小众的就必然没有性价比优势。旅行车除了在欧洲价格比较便宜,在其它区域的价格都很贵。

旅行车不同于SUV,彼时在咱们国内销售的SUV也大量依托于进口,但市场的热情证明了SUV都存在价值,所以各个品牌的SUV均实现国产化,降低了成本与价格。可以说这SUV是经过市场考验的,所以各大车企才敢于引进并国产化。但对于旅行车,各大车企则没有足够的底气,虽然网络上对于旅行车是叫好不断、好评如潮,但叫好不叫座的道理各位都懂。

在北美汽车市场中BBA的b级旅行车价格也能卖到5万美金以上,而这仅仅是丐版。而加上一些选装后价格直奔7万美金去了,就这价在北美都够买辆顶配的道奇杜兰戈了(如上图所示),皮卡更是轻松。所以旅行车除了欧洲,在哪都是小众的存在。因为其小众所以价格均不便宜,所以旅行车在咱们这卖得不好其实是自身特性与车主需求、路况环境不配而已,它即便能融合三厢轿车与SUV的优点,但离开了欧洲环境也就发挥不出来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