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的《2021年校外教育培训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当前校外教育培训行业依然存在不公条款多、售后维权难、虚假宣传多、预付费风险大4大问题。

《报告》显示,自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根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陆续出台相关监管措施并开展市场整顿行动以来,消费者权益保护程度总体上得到了明显提升。但由于相关法规政策配套滞后、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疫情和行业政策冲击以及消费者缺乏理消费意识等,校外教育培训领域消费侵权多发、消费维权困难等现象仍然存在。

《报告》指出,当前校外教育培训行业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合同纠纷多。培训机构在制定格式合同时,存在诸多对消费者不公条款。二是售后问题难解决。售后服务渠道不畅通,有些培训机构特别是线上培训机构不重视售后服务,在消费者付费后“失联”;部分培训机构因经营不善关门跑路、拒绝或拖延退费、设置苛刻退费条件等;部分非学科类机构假借“双减”政策,关门停业,拒不退款。三是虚假宣传手段多。虚构学员培训案例、师资力量和培训效果,编造消费者评价数据等。四是预付式消费风险大。一些培训机构以折扣优惠诱导收取大量预付费,后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倒闭、跑路后预付费用难以追讨;有的预付费用时被诱导办理“消费贷”,机构关门后无法上课却仍需按期还贷。

《报告》从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提出了建议,包括通过完善相关立法、加强协同治理、进一步明确监管主体及其职责、建立日常监管执法机制、加大培训机构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