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到贾汪开通‘旅游专线’啦!从徐州火车站上车,潘安湖湿地公园、大洞山、茱萸欢乐谷、督公湖等贾汪主要景区都可以一站直达,来回火车票还是免费的。”前不久,参加完2023“贾汪真旺”露营音乐节的徐州市民黄女士,又顺着专线打卡了“奔跑贾汪·大洞山”活动,回来后就忍不住向朋友推荐。
黄女士乘坐的“徐贾全域旅游五一专线”,几乎囊括了贾汪区在“五一”前夕打造的全部文旅活动。数据显示,“五一”期间,贾汪区共接待游客31.93万人次,同比增长301%,较2019年增长68%;旅游总收入较2019年增长86.7%。
地处苏鲁两省结合部,徐州市贾汪区素有“百年煤城”之称。2011年,贾汪被确定为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此后,这座站在转型突破关口的老工业城将目光转向了旅游业。近年来,贾汪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旅游旺区”战略,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统领产业、生态、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中国休闲小城、全国休闲旅游示范区、中国生态魅力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等称号,大旅游格局基本形成。
【资料图】
汴塘镇东山小学在风之谷研学。刘艳军摄
旅游破题
黄女士参加的“奔跑贾汪·大洞山”活动是2023年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动(江苏分会场)徐州站的一部分,分为5公里欢乐组、6公里体验组、15公里半程组和30公里全程组,沿途分别经过组成大洞山旅游版块的凤鸣海、大洞山和督公湖景区。
“这里不仅有音乐,还有露天烧烤、艺术表演、露天电影、乡村集市、亲子乐园,沿途还可以体验漂流、滑雪、射击、飞行滑翔、温泉康养、山地越野车等。都说大洞山旅游度假区是我们整个淮海经济区休闲旅游的首选之地,果然名不虚传。”黄女士感慨道。
“旅游专线把景点、度假酒店、乡村旅游点有效串联,组成四季不同的度假产品。”据贾汪区旅游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朱友康介绍,贾汪现已形成了四大“醉美贾汪”踏青休闲游路线,包括轻奢露营、潮玩运动、趣味研学、田园春趣,还可以针对游客需求个性化定制旅游线路。
“这个路线设计的很好,沿途都是景点,在蒙蒙细雨中奔跑别有一番滋味。”获得“奔跑贾汪·大洞山”30公里全程跑男子组冠军的孙启飞在途中发现了一处攀岩基地,“岩壁上的彩绘很显眼,攀岩的人也很多,下一站我准备去试试。”
孙启飞提到的攀岩基地,就是贾汪风之谷户外运动公园。这里原本是一个废弃的采石宕口,如今已成为当地有名的户外研学基地。该基地负责人刘艳军告诉人民网,2002年他退役后首次来到贾汪工作,在一次户外考察中,他观察到风之谷的地势特征很适合攀岩,当即决定对其进行开发。
从最初的单一极限户外攀岩、岩壁行走等项目开始,如今风之谷已经建成集户外体验、休闲观光、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乐园。去年,刘艳军又把红色教育户外研学概念引入景区,与大洞山、潘安湖、马庄等旅游点对接,设计了“重走长征路”“军事夏令营”等拓展训练项目,打造户外研学旅游线路。风之谷也因此入选徐州市首批中小学课后服务校外教育基地。
“近十年,我经历了旅游业从观光式到体验式再到主题旅游和全域旅游的发展历程。”刘艳军说,基地还可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学校、企业等团体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独家定制个性化旅游路线。
以旅游破题,离不开背后的顶层设计。朱友康介绍,贾汪区以深入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旅游旺区”发展战略为引领,通过高标准编制《贾汪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及公共服务体系等四项专项规划,积聚整合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构建起了核心景区引领、次级景区配套、中心城镇支撑、村落廊道联结的全域旅游空间格局,成功探索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全域旅游的“贾汪模式”。
“我们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朱友康说,现代旅游业综合效益高、带动能力强,已经成为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产业。数据显示,2022年,约602.6万人次游客来到贾汪,给当地带来旅游综合收入约16.03亿元。
农业采摘园。人民网 杨维琼摄
融合发展
“一边听着歌,一边照顾炉子,因为我还跟着烧烤摊主学烙馍呢。”来自上海的王先生回忆起上周末在贾汪卧龙泉参加乡村音乐烧烤季活动时说,他至今还能回想起自己亲手烙的馍的香味。
而作为贾汪本地人,家住卧龙泉附近的崔志远则体验到了旅游带来的改变。“五一”前夕,崔志远听说这里要搞乡村音乐烧烤活动,就早早准备起来。开业首日,他的烧烤摊营业额就达到6000元,还为四五名村里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洗菜、揉面、穿串、烧火等临时岗位。“虽然累点儿,但是挣的也多。这比我们外出打工好太多了,希望这个活动能长期搞下去。“崔志远说。
“旅游业正在成为美丽乡村的生态产业、美好生活的民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朱友康告诉人民网,贾汪区大力推进农文体旅融合发展,制定区级乡村旅游评价标准,新增杏花村、御品葡萄采摘园等乡村旅游点11个,建成香包文化大院以及滑雪、滑翔伞、滑草、漂流、攀岩等体育示范项目。
在农谷大道至252省道沿线,分布着紫庄设施蔬菜、酸甜各50%的塔山葡萄、“种的好,甜还早”的耿集草莓、“飞得不高总在树上”的茱萸山地小公鸡、“营养高就是有点黑”的汴塘煎饼等“一镇一品”特色乡村旅游产品。一条集鲜果采摘、农事体验、农家乐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富民大道初具规模。
在汴塘镇恒之盛现代农业产业园,智能温室大棚内紫色的茄子、碧绿的黄瓜、橙红的彩椒成垄成行,家长和孩子们在棚内穿梭、采摘、品尝,享受生态旅游的乐趣。大棚外,羊角蜜、西瓜、番茄和汴塘煎饼等特色农产品摊位前,游客驻足挑选。据汴塘镇宣统委员王影介绍,为进一步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五一”前夕,他们通过各种活动集中展示和推广时令特色农产品,未来还将以农旅融合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
在徐州市最大采煤塌陷区潘安湖,贾汪区首创了集“基本农田再造、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的治理模式,又通过开展创建潘安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工作,进一步提升潘安湖—马庄片区旅游业态丰富程度。
昔日采煤塌陷地变身秀美潘安湖,手握香包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坐落湖畔的马庄村如今成了乡村振兴的“样板村”。近年来,马庄香包产业不断壮大,依托省级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和“香包小镇”品牌内涵,当地以“商业+文化+生活+娱乐+休闲”融合发展,努力将区域产业做大做强。
“未来在潘安湖景区、马庄村基础上,贾汪区还将通过提升周边镇村环境,布点旅游项目,辐射带动周边休闲农业、文化产业、旅游服务业等产业,让村民家家吃上‘旅游饭’。”谈及未来,马庄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侠充满期待。
将“种粮食”变为“种风景”、将“土特产”变成“金饽饽”、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贾汪探索出了一条“农田变花园、农产品变商品、乡村变景区”的特色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之路,不仅有效带动了农村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长尾效应也日渐显现——今年1—4月份,累计来贾旅游人数突破365.6万人次,同比增长62.2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96亿元,同比增长6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