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丰富多彩的“文明”含义究竟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理解“文明”的呢?

“文明”一词在中华典籍中记载颇多,如《礼记》中有“情深而文明”的论述,《周易》中有“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等记载。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的“文明”一词由英文Civilization翻译而来,Civilization源自拉丁文Civis,意思是“居住在城里的人”和在城镇生活需要具备的能力,后引申出先进的社会样态和文化模式等含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明都是以一定的形态存在和表现出来的,如历史上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区域、国家、民族等文明体。国家是最显著的文明体,但国家和文明形态并不完全一致,有些国家在历史上出现过多种文明形态,也有同一个文明形态跨越不同国家的情形。如历史上的中华文明圈指以儒家礼乐文明为主体的文明形态,包括中国和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人类历史上的文明形态,从横向上看,是多元的、丰富多样的,从纵向上看,有一个演进和发展进程。为了厘清人类文明的历史阶段和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摒弃了将“文明”当作一般性的、永恒不变的形而上学范畴进行考察的传统,转向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对人类历史上出现的不同文明形态予以考察,还原“文明”真实含义。

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文明”是一个表征人类进步状态的历史性范畴。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从蒙昧时代发展到野蛮时代,再进入文明时代的动态发展过程。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用“文明时代”指蒙昧时代、野蛮时代之后的发展阶段,“文明时代是社会发展的这样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分工、由分工而产生的个人之间的交换,以及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商品生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完全改变了先前的整个社会”。在这个阶段,工业和艺术的产生、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城市的出现、专偶制家庭形式的确立等现象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西方现代理性主义的“文明”观念脱离具体文明形态和历史发展阶段,是一种抽象的、笼统的文明观念。如法国哲学家卢梭注意到“普遍存在于各文明民族中”的“不平等现象”,卢梭还认为文明限制了人的自由,使人处于被奴役的状态之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指出,“使人走向文明但使人类走向堕落的东西,在诗人看来是黄金和白银,但在哲人看来是铁和小麦。”卢梭认为私有制文明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不平等,因此不平等的起源就是文明。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卢梭把不平等的产生看作一种进步。但是这种进步是对抗性的,它同时又是一种退步”,“文明每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同时前进一步。随着文明而产生的社会为自己所建立的一切机构,都转变为它们原来的目的的反面”。以卢梭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观将文明看作静态的、不变的,没有将文明看作历史的、发展的动态过程,无法得出在文明形态的进化过程中消除不平等现象的历史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将“文明”视作社会生产力的标识。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文明的果实”是“已经获得的生产力”。人类历史上之所以出现丰富多彩的文明形态,归根结底是不同群体根据相应生产力基础形成不同的生产关系,从而产生多种文明形态。如果共同体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变化,文明形态也会随之变化。马克思在1846年《致帕·瓦·安年科夫》信件中说,“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由于人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遵循一定的社会历史进步规律,人类文明也遵循着同样的发展规律。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文明的一切进步,或者换句话说,社会生产力(也可以说劳动本身的生产力)的任何增长,——例如科学、发明、劳动的分工和结合、交通工具的改善、世界市场的开辟、机器等等”,都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明”是人类历史的实践性创造。“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恩格斯在1844年发表的《英国状况》一文中论述了文明是人的一种实践能力,并且将文明看作是一种社会的素质。文明系统产生于人脱离自然束缚的过程,经由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基于自然又超越自然的物质支撑系统,进而脱离野蛮、蒙昧、暴力、无序的社会关系,在相应生产力条件下形成相应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生产关系。文明一方面包含着社会制度和礼仪、习俗体系,另一方面包含着人类精神生活记录体系,如语言、文字、文学、哲学、宗教、艺术等与人类精神生活和心智感受相关的文化系统。

马克思主义的“文明”体现为一种价值形态,指导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18、19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片面地认为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是文明的唯一标准,反之则是野蛮。“先进”意味着好的、应当的、值得赞美的,反之就是落后的、待批判或摒弃的。因此西方将资本主义扩张和侵略视作文明战胜野蛮的“先进”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批判资产阶级文明观念的虚伪,他们用“文明中的野蛮”这一资本主义“文明世界的根本缺陷”指出资本主义文明外表下的非文明本质。马克思在1853年发表的《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指出,“当我们把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资本主义文明通过“野蛮的文明”扩张,将资本主义文明传播到全球,无论正处于何种历史发展阶段的文明形态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文明进程。资本主义文明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是资本主义文明无法克服自身的矛盾性,资本主义文明必将被共产主义文明取代。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所述:“我们的时代即文明时代,却犯了一个相反的错误。它使人的对象性本质作为某种仅仅是外在的、物质的东西同人分离,它不认为人的内容是人的真正现实。”共产主义文明将真正实现人类的自由,彻底消除资本主义文明的矛盾性和对抗性,消除私有制,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社会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由全体成员共同生产、共同管理、共同分配、共同享有。从而为全体社会成员带去自由与幸福的精神文明,一切人以一切人的自由为前提,每个人都拥有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

当今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全球各文明体处于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文明形态存在多样性和差异性。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人类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马克思主义关于“文明”的观点启示我们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尊重人类历史各个阶段的不同文明成果,朝向人类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前进。(凌海青)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