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浦滨江漫步到徐汇滨江,有时能遇见不下20支萨克斯在深情演绎,他们或三五成群,或独自沉醉,萨克斯乐音的“随行”让饭后散步也变得格外有情调。

萨克斯和上海这座城市有着极深的渊源,它的风格特质和“上海腔调”相契相合。无论是曾经和平饭店的天台,还是如今江风如徐的滨岸边,萨克斯已然是市民最喜爱的传递心绪情感的乐器之一,也是都市靓丽风景线中不可或缺的一抹色彩。夏日傍晚,总有一曲萨克斯让你心醉。


(资料图片)

“消遣”遣出一技之长

冯健最早接触萨克斯是在公园,钟爱唱歌、曾在钟表行业“十月歌会”大放异彩的她,退休后常去公园练唱,很快就被萨克斯的乐音迷住。“我的第一把萨克斯就从同好者手里收过来的,600块,吹着玩。”

最初没有系统学习的她,每日在公园“野吹”。原想着就消遣消遣,却没想到“心血来潮”整整持续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朋友圈看到了青年萨克斯演奏家汤迎的教学视频,就摸索上门拜师。如今不论寒冬酷暑,每周二她都会跨越半个上海去学习。

在业余萨克斯学习领域,男女比例约为50:1,冯健坦言很多人对这门乐器有误解。虽然吹奏类乐器确实考验肺活量,但也没有常人以为的那般高要求,用对了运气方法,女性也能吹得很好。她最爱的一首曲子是《梦中的额吉》,女性视角较为感性,对富有情感的乐曲理解层次更深,会仔细琢磨装饰音和即兴乐句,能演绎出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而这分毫厘却恰恰成为了一种个人特色。

前不久,在老父亲的生日宴上,冯健为全家演奏了一曲,为其乐融融的家宴增添氛围感。这让她劲头更足,决心好好练习,争取在60岁时再上一层楼。

“偶遇”遇见豁然开朗

学机电专业出身的曹正球,退休前是一厂之长,从业务骨干到技术总监,他的人生经历很丰富。萨克斯出现在人生低谷时,那是四年前,他在铁道医院做肠镜,当时结果不甚理想,住院几日他始终惴惴不安。一天傍晚,他溜出医院到闸北公园散步,突然传来一阵悦耳的萨克斯声,熟悉又振奋人心的节奏是他年轻时最爱的那首《爱拼才会赢》。回想曾经的意气风发,再想到如今为了还没定论的病情患得患失,他顿时就释然了——人生在世,总有跌宕起伏,不论好坏,勇敢面对便是。

也正是那一瞬间的“遇见”,让这个理工男的艺术细胞被激发。他闲时在家开始跟着视频学萨克斯,他钟爱爱尔兰民歌《夏日最后的玫瑰》,一个音一个音跟着练。又勤学五线谱,他说:“这些小蝌蚪在五根线上跳来跳去,起初看得我眼都花了,数着数着也就熟悉起来。”

如今既要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岳母,又要帮带四岁的外孙女,曹正球却从未放弃萨克斯学习。为了养肺加大肺活量,他连抽了40年的烟都戒了。在他看来,萨克斯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初遇便被治愈。他喜欢萨克斯温暖、洪亮又让人豁然开朗的音色,也喜欢吹奏时能融入自己当时当刻的心境和感悟。(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记者手记丨街头的情调

对于居于黄浦滨江旁的李女士,最惬意的便是在夏日傍晚到江边漫步。暑气消散后的滨江步道,天光还留一线白,江风吹来格外舒爽,而静下心来,总能听见随风而来的悠扬的萨克斯声。

不少市民都有同样的感触——不知何时起,吹萨克斯似乎很普遍,可能是因为上海人偏爱爵士乐和蓝调,现在大家有了条件,就都纷纷手持一支萨克斯圆梦。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上海业余学习萨克斯的不下5000人。这一携带方便,既能独奏又能合奏,且拥有独特音色的乐器,已然成为继口琴、吉他、手风琴后又一备受市民追捧的乐器。

若有一日,你在公园里、广场上、浦江边偶遇一曲深情的萨克斯,不妨驻足片刻,沉醉于这份不期而遇的浪漫,感受在每个吹奏者心中曲中的“上海格调”。(朱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