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气,骄阳似火。在两江新区金海湾滨江公园,树木葱茏景物新。放眼望去,目之所及皆是绿,傍晚时候,拂去夏日的三分燥热,沿着滨江步道,带给市民丝丝凉意。

为丰富滨江游憩生活、展现山城自然魅力,重庆早在2018年就开展了金海湾公园至水土沿江休闲道规划研究,规划形成一条沿嘉陵江自金海湾公园至水土的长约48.8公里,集“漫步、跑步、骑行、休憩、娱乐、观光”功能为一体的滨江休闲道,串联沿线的郊野公园、社区公园及公共设施,方便市民休闲生活。


(相关资料图)

金海湾滨江公园。任意摄

“近年来,重庆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布局,将生态之城作为一项重要规划目标,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体系,全力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三带四屏多廊多点” 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重庆是长江重点生态区的关键区域,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2年,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重庆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提出重庆将构建“三带四屏多廊多点”的生态安全总体格局,划定“一核四片”生态修复分区,并在规划期间实施27个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

在中心城区,重庆围绕筑牢绿色屏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强化山系、水系、绿系保护与利用,加强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对“四山”等平行山岭、2条城市山脊线,以及40座重要城中山体进行划线保护;构建长江、嘉陵江流域生态廊道,加强梁滩河、后河、竹溪河等40条次级河流水源涵养功能,加强6个江心绿岛、82个重要湖泊水库、16个湿地公园的保护;同时多举措增加城市公园绿地,实现“300米见绿、500米入园”。

2018年,重庆成功申报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试点工程。通过三年攻坚,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完成土地整治8070公顷,矿山修复994公顷,湿地保护修复46公顷,营造林55.57万亩,“四山”拆违复绿234万平方米,移除整治各类船舶173艘,建成生态护岸73公里。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实施8.8万平方米拆违复绿;跳蹬河生态修复,将33万方弃土运至矿坑回填,节约费用3200余万元,打造滨水绿廊31万平方米,建成新的休闲游憩生态地,吸引市民休闲打卡。

增颜值提气质 两江四岸彰显山水魅力

周末,站在重庆开埠遗址公园景观平台,徐徐江风,长江景色、重庆母城渝中半岛一览无余。同时,还可看到古“巴渝十二景”之一的龙门皓月、城市独特交通工具“长江索道”……重庆开埠遗址公园于今年5月31日下半区试运行,预计今年10月将迎来整体开园。

“重庆开埠遗址公园保护修缮立德乐洋行旧址群等8处文物保护建筑、2栋优秀历史建筑,复建老旧建筑7栋,房屋总面积约1.7万平方米。”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开埠时期建筑风貌大量历史资料的研究及分析,从屋顶形式、屋檐檐口、山墙、窗套、入口门套、栏杆、柱式等细节入手,精心雕琢改造、复建建筑的建筑风貌特征。同时,采用生态修复的手法,“缝合”山水。遵从地势地貌,因地制宜,以多变的手法设计丰富的植物空间,形成独特的立体绿化架构,使占地并不大的公园变身为立体的公园,增加观赏性与互动性。

龙门浩老街。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图

两江四岸地区是重庆中心城区的发展主轴、重要的人文汇聚之地、商贸发展之地,其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独一无二的自然风光、层叠错落的山城建筑、万家灯火的山城夜景,共同造就了重庆最具活力魅力的城市烟火气的区域。

近年来,重庆持续推进“两江四岸”治理提升,陆续对109公里岸线和10大空间节点进行治理,为市民打造滨水公共活动空间。为加强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规划,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编制了《两江四岸整体规划和城市设计》,对既有的规划研究成果进行迭代升级,提炼整体天际轮廓、城市色彩、建筑外观、堤岸和江滩、公共空间、重要交通、文化和旅游等7大要素系统,研究形成22个专题的系统规划内容。“规划方案将有序推进实施建设,进一步优化提升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风貌,塑造山城江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象。”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土地整治 让撂荒地变“希望田”

耕地保护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到农民的长远生计。重庆是典型的丘陵山区,田地分散,“巴掌地”较多,耕作条件差,大量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土地撂荒严重。

江津蔡家镇福德村市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图

2021年,江津蔡家镇福德村市级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通过实施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让该村原本零散的耕地实现连片,以往撂荒地变成优质耕地,项目惠及了1200余名村民,不仅农业生产环境得到了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提升。该村为此成立了农业合作社,项目区1000余亩耕地由合作社统一耕种,让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种田打工”,另外2000余亩耕地由农户自行耕种,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富硒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又有市场需求的富硒产业体系。

重庆石柱县临溪镇旭光村,土地整治将曾经多块小而散的荒地整理变成了规整连片的水稻田。马培钧摄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全力推进耕地恢复补足,确保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标。同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深化耕地监测监管及问题整改。最新数据显示,重庆自2022年起已累计恢复耕地约28万亩。同时,根据最新国土变更调查数据,重庆现有耕地2775万亩,全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周小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