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知道文富路改造的消息以后,我俩几乎天天来转转,希望每天都能看到它的变化!”“听说这回改造非常人性化,座椅都根据咱需要设计的。连我这不离手的拐杖和水杯,都有地方放了!”进入8月以后,每天清晨,家住南塔街道的常宏彬和老伴都会到附近的文富路走走、看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沈河区,今年11条背街小巷的改造牵动着许多老百姓的心。
打造有“温度”的街道空间
今年,沈河区计划对老旧小区周边的11条背街小巷道路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像小友好街、校场路、东滨河街、慈恩寺东巷、沿泉路等都在改造之列。据沈河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11条背街小巷都属于城市的“毛细路”,有超期“服役”的、有路面破损严重的、有排水不畅的,但它们无一例外,都是老百姓家门口的路,也是出行的必经之路。
文富路和文富北路是其中两个重点项目。“整个改造的区域实际为两横两纵的一个城市公共区间。它们将被打造成有‘温度’的街道空间,变成老百姓由家门口、到街道、再到城市公共空间,点、线、面全贯通全时段的回家之路。”沈河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充分考虑居民出行实际需求
在11条背街小巷改造中,从项目启动之初,设计单位就被要求:设计理念要与民意需求有机结合。今年5月,区城管局牵头组织交警部门、属地街道及设计单位,就交通断面梳理、停车泊位规划等问题,进行实地走访。
像文富路和文富北路的属地街道南塔街道,就牵头开展了民意征求活动,广泛听取居民建议,为打造有文化内涵、有温度、百姓满意的民生工程奠定基础。“本来加油站附近那段几十米的路,我们和相关部门调研后,设计为单线循环路。但附近居民表示,单行路出行很不方便。最终,我们充分考虑到居民出行实际需求后,又把这一小段路改为双向路。”文富路设计单位工作人员说。
同时,为确保工程质量,高标准落实设计理念,项目还落实了“社区设计师”参与建设的工作模式,并拟定了《“社区设计师”参与背街小巷改造项目工作方案》,根据工程进度,邀请“社区设计师”参与工程建设,监督工程落实,保障工程质量。
“适老化”设计融入街路景观
文富路和文富北路两条背街小巷还在改造中加入了一些全新的设计理念。
如将“两邻”文化作为街道文化,统筹街道整体U形界面,以构建慢行系统、疏导机动交通、美化建筑界面、激发商业活力、赋予场地文化为目标,充分利用小微空间,将活力和品质注入街道空间,打造全龄友好型街道,满足居民安全、绿色、健康的日常生活需求。
在文富路西段入口处增设了“家巷客厅”,打造一处全龄友好型景观,为生活在这条街路上的居民提供舒适、便捷的休闲场地。如结合现有的商业铺装,增加景观元素和阻车石,防止车辆乱停,营造舒适的慢行空间。同时,增加生态绿地和休憩交流空间,通过园路一体的方式,增设慢步道和休闲座椅。最后,在西侧广场增设带状互动景观,丰富街路色彩。
沈河区还注重将“适老化”设计内容融入街路景观中。对休闲座椅等设施进行边缘圆角化设计,增设扶手、拐杖放置装置等“适老化”设施。增加轮椅地标,加强标识系统的辨识度。栽植丰富的植物、富有变化的人行道色彩,起到了强化老年人记忆的功能。此外,在富民园附近还改造设计了康养驿站,增加休闲空间,提供生活必需品、生活急救品以及日常身体诊断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日常关怀和帮助。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