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琳琅满目的开学仪式感礼品

文丨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尹传刚

“孩子她妈,是时候出手了!”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呼吁整治“开学仪式感”乱象,不要让老师和家长被所谓的仪式感“绑架”。她还晒出了自己向有关部门投诉的内容。此事一时引起热议,跟帖评论超过千条,赞同者居多。

又到一年开学季,各地中小学校要迎接新生入学,家长和老师忙得不亦乐乎。但曾几何时,中小学流行起了“开学仪式感”。据报道,这些“仪式感”通常是在班级教室用气球、彩带、拉花、彩印KT版等一次性用品进行装饰,再搭配一些小零食进行布置。孩子第一天开学,来到教室就像参加派对一样。当然,这只是基础版的“仪式感”,进阶版或者升级版,花样更是繁多。比如福建福州,一学校在开学首日请了校外舞龙团队;浙江杭州,校长干脆把自己打扮成神仙爷爷站在门口迎接学生……

俗话说“过犹不及”,当“开学仪式感”形式大于内容,为了仪式而仪式,就会变味,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实际上,花里胡哨的开学仪式,已经成为一些老师和家长的负担。原因显而易见——从组织策划,到购买道具等物品,再到现场布置,要耗费时间和金钱。而活动道具和装饰品多数只会使用一次,又带来了物料的浪费。有家长直言,“其实并不喜欢这样的仪式感,但其它班都在搞,我们如果不参与,就会感觉被比下去了,所以被迫要搞”;有老师说,“真的极其反感这种‘开学仪式感’!我只想在教学上用心。” 当开学仪式成为一种内卷裹挟之下的“被迫”之举,这样虚头巴脑的“面子工程”不搞也罢!

况且,一味追求用金钱堆砌的仪式感,到处可见气球、彩带、零食、玩具,把校园搞得像个游乐园,学生们还有多少心思用在学习上呢?

“开学仪式感”要指向立德树人。要更加用心用情,多拼创意、拼文化内涵,不拼“烧钱”,不搞形式主义,不能喧宾夺主。

异化的仪式,既花钱还累人,更无法令孩子真正领会教育的本意。建议学校向老师和家长们表明态度,坚决反对挖空心思的“折腾”。

拥有仪式感,其实并不在于形式。一间干净整洁的教室,一摞散发着墨香的新书,不就是很好的“开学仪式感”吗?恰如一位网友所言,“我觉得最好的开学仪式感就是孩子们一起分配任务,打扫教室,然后搬书、发书包、书皮、写名字,整理抽屉。那种把教室打扫得一干二净的成就感,那种拿到书迫不及待翻开的新鲜感,是那些气球、零食、丝带无法比拟的”。

推荐内容